【核心提示】
消毒是控制外界病原微生物的侵入、扩散及场内猪群本就存在条件病原微生物的扩散,维持或提高猪群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必须做好消毒药的选择,配制,保存和使用,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建立起来一个制度去规范消毒行为和消毒结果。
规模化猪场的生产中,疫病的发生往往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其中最主要的是由于外界病原微生物的侵入及扩散或场内猪群本就存在条件病原微生物扩散造成的。如何控制外界病原微生物的侵入、扩散及场内猪群本就存在条件病原微生物的扩散,维持或提高猪群健康水平,消毒是保障猪场安全生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通过消毒工作可以达到杀灭和抑制病原微生物扩散或传播的效果。但是,猪场在使用药物消毒的过程中,忽视了很多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导致消毒的失败。本文就目前规模化猪场药物消毒效果的影响因素作一简述。
1 消毒药的选择
①消毒药按作用水平分为高效、中效、低效三类。高效消毒药对病毒、细菌、芽孢、真菌等都有效,如戊二醛、氢氧化钠、过氧乙酸等,但它们的副作用较大,对有些消毒不适用;中效消毒药对所有细菌有效,但对芽孢无效,如乙醇、碘制剂等;低效消毒药属抑菌剂,对芽孢、真菌、亲水性病毒(非囊膜病毒)也无效,如季胺盐类等。
②目前,规模化猪场的病原微生物多重感染或继发感染十分普遍,既有病毒的混合感染,也有细菌的混合感染,还有病毒和细菌的混合感染,以及存在一些原发性感染情况下出现继发感染。据调查,规模化猪场存在着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口蹄疫病毒、猪瘟病毒、伪狂犬病毒、肺炎支原体、猪链球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巴氏杆菌、猪附红细胞体、大肠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威胁。选择消毒液时,要根据消毒对象、目的、疫病种类,调换不同类型的药物。如有些病毒(结构中无胞浆膜病毒)对普通消毒药不敏感,特别是圆环病毒,一般消毒药对它不起作用,应选择高效消毒药,如广东腾骏药业公司生产的“威”牌复合醛、活性氯等;对带猪消毒,刺激性大,腐蚀性强的消毒药不能使用,如氢氧化钠等,以免造成人畜皮肤等处伤害;对注射部位消毒可选择中效消毒药等。
③由于病原微生物本身的形态结构及代谢方式等生物特性的不同,其对消毒表现的反应也不同。如G+菌比G-菌对消毒药更敏感,原因是G-菌细胞壁由丰富的类脂包膜形成,有阻止消毒药进入的作用,所以,对G-菌(如多杀性巴氏杆菌、沙门氏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等)需选择作用较强的消毒药。对具有芽孢的细菌(如炭疽杆菌),因芽孢有较厚的芽孢壁和多层芽孢膜,结构坚实,消毒药不易渗透进去,一般也应选择高效消毒药。
2 消毒药液的配制和保存、使用 责任编辑:
2.1 消毒药液配制 ①正常的浓度配比足以杀灭和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和传播。消毒药液浓度过高,不仅造成消毒药的浪费和猪群、操作人员的伤害,而且可导致病原微生物表面形成一种膜蛋白,起着保护作用,影响消毒药液的作用效果,如醇类、醛类等。有的消毒药杀菌效力随浓度的增高反而下降,如70%酒精的杀菌作用比100%纯酒精强。对于某些高含量的氯制剂,如浓度配比过高,因氯的挥发对猪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诱发生猪呼吸道疾病。消毒药液浓度过低,则起不到消毒效果。因此,配制消毒药液时,应按照生产厂家的规定和说明,准确称量消毒药,将其完全溶解,混合均匀。②配制消毒药时,应合理选择溶剂。大多数消毒药能溶于水,可用水作稀释液来配制,应选择杂质较少的深井水或自来水,但需注意水的硬度,如果水中存在Mg2+、Ca2+等二价阳离子,药液就会引起分解,除低消毒效果,如配制过氧乙酸消毒液,最好用蒸馏水。有些不溶于或难溶于水的消毒药,可用降低消毒液表面张力的溶剂,以增强药液的消毒效果或消除拮抗作用。临床表明,乙醇配制的碘酊比用水配制的碘液好,相同条件下碘所发挥的消毒效力强。
2.2 消毒药液的保存及使用 ①消毒药用水稀释后稳定性变差,应现配现用,一次用完,如高锰酸钾、过氧乙酸及含氯消毒药等;猪场入口消毒池药液应经常更换,保持消毒液的浓度和清洁,达到消毒效果。选用其它溶剂如酒精等配制的消毒药液,长期贮存待用,应用容器盛装密封,贴上标签,写明药液名称、浓度和配制日期等。②研究表明,消毒药液的的温度越高,对病原微生物的作用越强,一般药液温度,每提高10℃,杀菌力可提高1倍。在选择药液的温度时,必须考虑猪群所能承受的温度,以免引起烫伤。但大部分消毒液在0℃时失去消毒效果。带猪消毒时,寒冷季节,药液温度应在30℃以上,以防猪群受凉感冒,降低猪群抵抗力;炎热季节药液温度保持在20℃~30℃,既可在消毒时起到防暑降温作用,也可因药液温底低,给猪群增加冷应激原,降低猪群免疫力。③药液浓度配比合理,温度适宜,作用时间越长,消毒效果越好。 ④饮水消毒时,除考虑水中含有的二价阳离子外,还应注意人畜的健康。所以,可用具有不太稳定的含氯消毒药,如漂白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