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加强猪群的饲养用料安全,杜绝霉变饲料和掺杂有毒有害物质饲料应用于生产
目前养猪业已进入了一个精细养猪的时代,饲料的安全关系重大。要让猪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快速健康的生长,必须用高品质的安全的饲料,保证营养充足,各营养要素配伍合理,增强群体抵抗环境应激和疾病的能力。禁止应用霉变、污染有病原体的、掺杂着有毒有害物质的饲料饲喂。通过加强猪的饲料安全,减少疾病的发生率,提高猪肉及其产品的卫生安全,确保人的健康。
2.5建立合理完善的疫病预防方案和重大疫病的净化方案
依据国内外猪病的流行趋势及本场疫病发生态势,建立合理、经济、完善的疫病预防方案和应急措施是十分必要的,意义重大,确保养猪企业无重大传染病发生,确保养猪企业内无普通传染病发生,确保药物防治上用药安全、得当。有条件的种猪企业还要制定本企业的重大猪病的净化方案,确保从源头上根治某些重大猪病。
针对目前猪疫病的流行现状,猪场应重点控制好猪瘟、伪狂犬病、猪气喘病、高致病性蓝耳病、口蹄疫等主要流行疫病,采取合理的免疫程序,进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同时,还要根据本猪场的疫病发生和流行情况,有选择性地使用部分疫苗;还应针对本场所存在的细菌性疾病种类和发生阶段,制定一个完善的药物预防方案。在药物使用上,应树立保健和预防观念同在。在猪饲养的不同阶段有选择性地使用药物,以预防猪群的外源性和内源性的细菌性继发感染。
种猪场应着眼于建立健康种猪群,开展一些重大猪病如猪伪狂犬病、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等的净化工作。目前猪伪狂犬病的净化条件已具备,一是市场上有基因缺失疫苗;二是可区分疫苗免疫抗体和野毒感染抗体的鉴别诊断ELISA试剂盒。在感染率和带毒率不高的猪场,可以采取一次性地淘汰阳性感染猪而将伪狂犬病净化,在感染率高的猪场,可结合使用疫苗和监测,淘汰阳性猪,引入阴性种猪,在2—3年的时间里完全可以将猪伪狂犬病净化。条件较好的猪场,还应开展种猪群猪瘟带毒、猪气喘病、高致病性蓝耳病、口蹄疫等疫病的净化工作。
2.6加强疫病的监测与免疫的监测,杜绝疫病的流行和蔓延
加强调入场内的猪进行疫病的检疫和场内猪群的监测,确保场内无重大疫病的发生和流行。重点对猪场的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Ⅱ型圆环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感染、猪流感病毒感染、猪瘟带毒情况等应进行定期监测,以掌握猪场疫病的动态;同时应对死亡和发病猪只进行准确诊断,及时掌握疫病的发生种类。种猪场还应定期对猪场实施免疫监测,以了解疫苗的免疫接种效果,为免疫程序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疫病监测不能单纯地依赖抗体的检测,更应注重对病原的检测,后者意义更大。
2.7建立合理的饲养模式,确保企业效益。防止重大疫情的发生
饲养管理模式关系到企业的效益,甚至影响到重大猪病的防治。目前常采用的饲养管理模式主要有:实行封闭式管理模式和多点式生产模式。猪场实行封闭式饲养模式的关键点:一是对人流物流的控制;二是严把引种关,包括精液的引进;三是坚持全进全出或自繁自养的饲养方式;四是猪场选址要科学合理。近些年来,针对传染性病原在猪场中的实际传播特点,许多国家的猪场采用了多点式生产模式。典型的多点式生产模式是将整个生产体系分成三个区:一区主要饲养母猪和哺乳仔猪,包括配种、妊娠和分娩场所;二区主要饲养断奶仔猪;三区饲养育肥猪。每个区间隔一定距离,都是相对独立的,各区之间没有交叉感染的机会。每个区内依然实行单元式饲养,全进全出。
一旦饲养管理不善,导致应激因素发生,猪群的整体抗病能力下降,从而引发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Ⅱ型圆环病毒等感染,进而给猪场带来灭顶之灾。因此,要控制好疫病,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必须建立符合场情和国情的生产管理模式,有利于将疫病阻止于场外,有利于净化场内疾病。
【猪e视角】
从某种意义上说,猪病成了影响一些猪场存亡盈亏的决定性因素,面对猪病的肆虐,我们养猪人除了更新观念,采用最新的研究成果外,需要做的更重要的工作就是从细节抓起,从小处着手,把自己的管理水平提上去,把风险降下来!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