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 2 猪性能指标的杂交优势估计 (See , 1998)
性状 | 杂交优势 ( % ) | |
母系杂交优势 | ||
胚胎数 | 7 | |
窝产仔数 | 7 — 10 | |
21 天龄窝重 | 20 | |
父系杂交优势 | ||
睾丸重 | 20 | |
总精子数 | 30 | |
受胎率 | 10-14 | |
个体杂交优势 | ||
平均日增重 | 5 | |
饲料转化率 | 5 | |
背膘厚 | ? |
后备母猪选择
从各品种中繁殖性能最好、具有 12 — 14 个乳头的母猪中选择后备母猪。此外,有证据表明,饲养在较小窝 ( ≤ 7 头 ) 的后备母猪繁殖性能在优于饲养在较大窝 ( ≥ 10 头 ) 的后备母猪。在断奶时,应保留需要更替母猪数量的 250 %,在保育期完成初步选择,对于那些存在结构缺陷、赫尼亚或疝气及生长速度不够的仔猪应首先淘汰,在 140 日龄时进行最后选择,包括结构、腹线和外生殖器的眼观评分,淘汰生长速度非常慢 (< 590g ) 、膘厚极薄或瘦肉率极高的母猪,选择的后备母猪数应是需要更替母猪数量的 125 %一 150 %。
眼观评估更替母猪
购买或自留的母猪应是遗传是优秀,繁殖评分良好和结构合理,应对更替后备母猪进行全面的眼观评分,以确定其结构和繁殖合理性。
母猪每年要产 2 窝以上,哺育一大窝仔猪 2--3 周,在 7 天左右恢复发情配种,一生中均生活在固体水泥地面或铸铁地板上,由此可见四肢和脚趾是非常重要的。生猪的理想四肢是要相对粗壮,两趾大小相同,系部要相对较软 ( 不要太硬或直立 ) ,后踝和前膝应有一定角度,以保证动物行走时不会垂直施压于腿关节,四肢与地板间保持千直,动物行走时不会旋转或扭转。如果动物行走时四肢出现旋转或扭转,会导致脚底部出现痛感,使用动物处于痛疼状态,以致不能行走。脚趾内有痛的一侧,在早期阶段即倾向于不协调,这是由于四肢不平衡体重,导致脚未完全平稳地放在地板表面。
动物的整体结构是骨架、肌肉、脂肪和皮肤的综合体现,如何组装在一起使动物完成特殊的功能目标。骨骼的结构非常重要,并影响到使用寿命和机能。正确的骨骼应是体型合理,使猪有丰富的体内空间,供关键器官发挥相应机能。对于母猪来说,长、宽、深的骨架为其繁殖机能提供足够的空间。理想的骨架还使猪只在任何平面上毫无困难的来回移动,不理想的骨架结构使母猪在分娩栏内起来与躺下非常困难。
母猪的腹线非常重要,更替后备母猪至少应有 6 对有效乳头,排列整齐和突出。乳头应从腹线的远端开始,避免瞎乳头和倒置乳头的存在。瞎乳头实际是发育不全的乳头代替功能乳头,倒置乳头为乳头的末端,在乳腺管体内被阻,因此被“倒置”。瞎乳头永远不会变为功能乳头,而倒置乳头有时在母猪分娩时会突出来,但带有倒置乳头的后备母猪应进入繁殖群前淘汰,因为多数倒置乳头不会变为功能乳头。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