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血清学分析:
为了阐明主要呼吸道病原如何在两个场的育成舍的传播,从每组进入育成舍的仔猪中各选20头分别采取2个血样。采样时间分别在断奶时(T0)和断奶后35天(T1)。这20头猪都是随机选出,都进行2次采样。根据血样分析来判定是否存在如下病原抗体:猪流感病毒(H3N2,H1N1,H2N1)、伪狂犬病毒(g E)、猪呼吸繁殖综合症病毒、肺炎霉形体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5. 临床检查:
从0到9天,对所有的猪进行临床检查,根据表1的标准对各项症状进行判分。在第0天,还要测定肛温。此外,还要注意任何注射部位的副反应或系统反应。
6.尸体剖检
对死亡的试验猪只进行全面的眼观病理变化检查。将肺脏贮存于 -10℃条件下,送往实验室做细菌学培养,用Kirby-Bauer技术测抗生素敏感性,同时进行分离检测与呼吸道病有关的病毒(猪流感病毒、圆环2型病毒、PRRS病毒、伪狂犬病毒)。 对于疑似霉形体损伤的病例,需在实验室做免疫荧光试验以证明。
7.治疗效果的评估:
在第4天(治疗结束期)和第9天(观测结束期)时判定治疗效果。 判定治疗成功的标准为:
1) 无呼吸困难(0分);
2)没有或轻微咳嗽(0或1分);
3) 不流鼻液(0分);
4)无或中度精神沉郁(0或1分)。
总分为以上四项之总和。与0天相比,总分减少至少2分,才算治疗成功。
8.统计分析:
所得数据用8.2版本的S.A.S系统进行处理。两组的成功率数据用卡方检验进行对比,同时应用Exact Rank Sum 检验进行个体临床症状积分的比较和总临床积分的对比。最后,由于呼吸道病死亡的组间差异,用Kaplan-Meier’s曲线进行评估。
FFC组在0天的平均肛温为40.68℃(场1:40.63;场2:40.71),DAN组为40.57℃(场1:40.51;场2:40.62)。0天的总临床病变积分FFC组为3.63(场1:3.36;场2:3.65)。 试验过程中,FFC组中有3头猪死于呼吸道病;DAN组有5头死于呼吸道病。表格2列出肺病变评估,细菌学测试和病毒学测试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