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技术 > 猪·库 > 11月30日直播互动问答精选——《“行家里手”面对面》Q&A专场
作者:PIC技术团队来源:猪易公开课时间:2022-12-01 19:22点击:次
PIC生物安全与健康管理·系列路演《“行家里手”面对面》Q&A专场互动问答精选 PIC健康保障的目标:“通过提供标准化的流程,资源和培训,激励一种个人责任感,维护PIC高健康的猪群,保护我们客户的猪群健康和盈利能力。在PIC培育形成一种生物安全的文化。” 兽医本身就是一个多学科的交叉领域,目标是通过预防和健康干预降低疾病所造成的影响。多种可传播性病原均可导致猪只发病,如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每一类都包括数百种有各自生物学特征和生活周期的潜在病原体。 KOCH假说阐述了病原和疾病之间的简单因果关系,但是他本人也认为学说存在不足。今天,我们已经知道,很多疾病通常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很多情况会导致病原体感染动物个体后的结果存在差异;此外,不同病原体在动物群体中的传播能力也不同。了解这些复杂的相互作用对于制定和执行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至关重要! 虽然我们在制定疾病预防和控制策略时,要考虑特定情形下不同潜在病原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活周期,但更重要也更具操作性的是,我们要重视病原的共同点,包括传播途径的和动物群体的共同点。 《PIC生物安全和健康管理·系列路演》连续数周,演讲嘉宾们激情依旧高昂,听者余音三月绕梁不绝,意犹未尽。为进一步满足养猪人对知识的追求,PIC特别增加——“行家里手”面对面,Q&A互动问答专场。这一期我们邀请了8位“行家里手”在现场与行业同仁们进行交流、切磋。这8位“行家”分别是,PIC北美营养技术服务专家鲁宁博士,PIC中国资深技术服务专员杨晴,PIC亚太区技术服务总监刘从敏,PIC中国健康服务经理蒙明璐,PIC中国合约扩繁供应链经理裴剑华,PIC中国供应链生产项目经理毕四海,PIC亚太区健康保障总监姚建聪,以及PIC中国健康保障高级经理夏天。8位嘉宾均拥有多年养猪教育和现场工作的经验,加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观察,“见多识广”,能解决包括生物安全、健康、营养、生产管理和疾病管理等方面的各种问题。这期路演的目的也是希望让大家了解到“健康问题不仅是传染性病原的问题,更是遗传、营养、病原、环境清洁舒适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演讲嘉宾 鲁宁 博士 PIC北美营养技术服务专家 个人简介 2008年:获得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士学位。 2010年:获得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硕士学位。 2018年:获得美国肯塔基大学猪营养博士学位。 2019年—至今:鲁宁博士加入PIC专注于中国客户营养服务的需求,负责PIC营养建议在客户生产体系的落地以充分发挥PIC产品遗传潜力;以及领导和管理PIC全球范围内的营养相关研究试验。除此之外,鲁宁博士同时领导PIC中国的断奶到育肥服务和产品验证的工作。 杨晴 PIC中国资深技术服务专员 个人简介 2009年:进入PIC农场实习。 2013—2015年:担任农场技术场长,负责猪场生产运营管理。 2015—2018年:担任育肥场场长(中粮集团),负责猪场生产运营管理。 2018年—至今:PIC技术服务部,负责客户断奶到育肥技术服务。拥有12年猪场生产一线技术管理经验,经验丰富。 刘从敏 PIC亚太区技术服务总监 个人简介 2001—2009年:硕士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 2012年5月:加入PIC,曾任PIC核心场健康保障兽医,管理猪蓝耳病和支原体双阴、伪狂犬和猪流行性腹泻阴性猪群的核心种猪场。 2015年5月—至今:现任PIC亚太区技术服务总监。帮助PIC的客户构建养猪生物安全体系,包括猪场选址,猪场生物安全设施设计,猪场和饲料厂的生物安全评估;也曾参与蓝耳病(PRRS)和猪流行性腹泻(PED)的净化,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蒙明璐 PIC中国健康服务经理 个人简介 2009年:获得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士学位。 2012年:获得南京农业大学预防兽医学硕士研究生学位。 2012—2016年:加入PIC中国,作为培训生在供应链学习生产基础知识,在2013年调岗至健康保障团队,对PIC中国核心场进行常规的生物安全及健康审计,先后现场负责车辆洗消、仔猪断奶后护理、保育育肥阶段圆环猪瘟控制、母猪场PED净化等项目的管理。 2016—2020年加入:汉世伟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先后担任江西汉世伟兽医经理、汉世伟运营中心生产经理兼CTO助理、安徽汉世伟母猪场场长等职位。 2020年—至今:加入PIC中国任职技术服务部健康服务经理,带领健康服务团队为PIC中国的客户提供生物安全审计、健康管理及生产管理等服务。 裴剑华 PIC中国合约扩繁供应链经理 个人简介 1999年:毕业于宜春学院 畜牧兽医专业。 2006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并取得硕士学位。 2014—2019年:转入养猪战线,多次欧美地区农场访问学习。与荷兰籍养猪专家一起在中国建立养猪托管体系,帮助养猪企业提升运营效率。 2019年—至今:加入PIC中国任职PIC中国合约扩繁供应链经理,负责中国十几个种猪扩繁场的生产运营、回购管理,选种及品质控制。指导中国多个养猪公司的育种及养猪体系的搭建、促进农场高效运营和成本管理。 毕四海 PIC中国供应链生产项目经理 个人简介 2014年:毕业于长江大学动物科学与动物营养专业。在加入PIC前先后从事农场技术托管、安佑集团规模猪场客户技术服务。 2018年:加入PIC。曾任PIC核心场场长助理、场长,具备扎实的一线生产、健康管理经验。 2020年5月—至今:任PIC中国内部供应链生产项目经理,负责PIC中国内部体系农场建群、母猪群结构设计、团队建设、生产管理,生产流程审计等。 姚建聪 PIC亚太区健康保障总监 个人简介 2001年:华中农业大学畜牧学学士学位。 2004年:获得中国农业大学预防兽医学硕士学位。 2011年:获得普渡大学的农业经济硕士学位。 2012年:获得印第安纳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2004年—至今:姚建聪先生2019年始在PIC任职亚太区健康保障总监,领导团队负责建立和实施PIC生物安全标准,管理PIC自有猪场的生物安全和健康和支持PIC主要扩繁伙伴的生物安全和健康管理。之前有8年时间,他在美国农业部动植物检验检疫局工作以推动中美农业贸易为目标;在勃林格殷格翰动物保健,他是作为技术服务团队的一成员,负责养猪健康产品的技术推广和服务工作。在18年的兽医工作中,他善于向同行学习,不断总结。他撰写了40多篇关于猪病,猪健康管理,猪场数据分析和动物和遗传物质贸易的文章;他主编和参编了3本猪病和健康管理方面的书籍。 夏天 PIC中国健康保障高级经理 个人简介 2010年—至今:获得华中农业大学临床兽医学硕士;华中农业大学临床兽医学硕士,兽医博士在读。 2018年—至今:负责PIC中国区6个核心场和15个扩繁场的健康管理。10年猪场生产管理、疾病预防、控制、净化经验(PRRS、PED、MHP)。在非瘟形势下,重塑PIC中国核心场的生物安全体系,主持编写《PIC中国生物安全手册》。 热门问题 1.一个猪场面临的主要生物安全风险有哪些?如果让您列前3名,是什么?蓝耳、PED、非瘟的生物安全防控上,有哪些不同? 夏天:从生物安全角度以上三种疾病的生物安全防控逻辑是基本一致的,蓝耳病毒环境耐受能力较差,直接接触性传播的能力相对另外两种弱一些,这也是国外学者实验,仅间隔一个晚上通过沐浴更衣人员从蓝耳阳性到蓝耳阴性场,不会将蓝耳病毒引入阴性场,但蓝耳病毒可通过空气进行传播。而PEDV主要是接触性传播,环境耐受能力介于蓝耳病毒和非洲猪瘟病毒,而且对阴性仔猪尤其是7日龄以内的仔猪感染阈值极低,将一勺仔猪排毒的粪便倒入游泳池内,任意取游泳池内的水即可感染仔猪。该病有报道能通过空气进行传播,但是在PIC的防控和净化经验中,发现该病的空气传播能力是有限的。非洲猪瘟病毒环境耐受能力最强,主要通过接触性传播,空气传播能力有限。目前对车辆、人员、物资、等等的生物安全措施主要是针对和减少对接触性传播,但如果猪场周边生物安全风险较高,也唯有空气过滤系统能对空气传播是有益的,当然做好猪场的选址评估,好的猪场选址,能大大降低空气传播概率。 蒙明璐:这三个病原在生物安全上有一些共通的地方,也会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 非瘟的特点是国内大环境被污染的比较严重,特别是在高发季节。生物安全方方面面的漏洞都可能会导致猪场感染非瘟。 蓝耳的空气传播能力强,周边养殖情况比较复杂或者附近有猪场爆发蓝耳的情况下,对自己猪场的蓝耳防控会带来比较大的压力。 PED主要的传播途径是粪口传播,而且传播能力极强,因此和猪粪相关的工具器械是传播PED的主要途径,比如拉猪车。也正是因为如此,如果养猪体系共用拉猪车或者洗消站,导致PED在体系内不同猪场的交叉感染的风险高。 2.PIC是如何执行人员隔离时间的?依据是什么? 夏天:国外实验研究发现:在暴露后28小时鼻腔拭子可检测出口蹄疫病毒阳性,但在暴露后48小时,没有出现阳性(Sellers)。对于高健康的核心场而言,员工在生活区隔离至少2晚是必须的,鉴于非洲猪瘟接触性传播疾病,我们要求员工在场外额外隔离1-2晚,并通过沐浴更衣后方可靠近农场门卫,期望尽可能减少和避免将病原带来猪场附近。被携带有病原的有机物污染的衣物、随身物品是最大的威胁。对于特殊情况,比如可能来自被PEDV和ASFV严重污染的猪场的人员,会采取更严格的措施,被污染的病毒载量越高,病毒衰减到感染阈值以下所需时间越长,当然这也是一种警醒作用。 3.饲料在非洲猪瘟的传播中风险高不高?如何评估饲料的风险以及如何控制饲料的风险? 夏天: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原料被非洲猪瘟或其他病原(PEDV)的污染风险是不一样的。我们首选要理解,病毒是如何污染饲料的,原料本身的污染,原料运输到饲料场路途的污染,还有原料在饲料场内被污染(人员、车辆、物资等),以及成品原料生产过程和完成后至猪场,装载,运输中的风险。意味着如果猪场所在的区域被非洲猪瘟病毒严重污染,那所有进入饲料场的物品、车辆、人员都可能被病毒污染。通常区域性的病毒爆发的情况,以及对环境的采样评估(比如定期对饲料场车辆、原料线工人鞋底、指甲都能评估污染的风险),凡是对区域性污染有指标性的采样都是有意义的,因为饲料场的生物安全防控相比猪场会弱得多。生物安全措施是跟风险有直接相关性,区域风险越高措施越严格,在高风险地区,饲料场生物安全级别应同猪场,人员管控、食品管控,车辆清洗、消毒,原料商审计,路途的管控,以及一定要使颗粒饲料,制粒工艺流程(温度)也应该进行评估,尽管在高污染情况夏,高温制粒无法完全去除病毒,但是能降低病毒载量,包括饲料中添加有机酸,原料和成品饲料有一定的静置期,总之降低病毒载量至感染阈值以下就是降低饲料传播疾病的风险。国外诸多研究和爆发经验证明饲料是传播病毒的重要途经,不容置疑,猪场首先应该采取措施将饲料场的风险降至最低,否则可能导致多点爆发,忽视饲料传播病原的途径,将会使本就纷繁复杂的生物安全防控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4.为什么要进行车辆严格消毒?怎么判断消毒效果?如何确定空置期? 夏天:车辆是病毒传播的重要途经,尤其是销售猪只过程中,外部车辆病原很容易通过猪倒流和赶猪人员污染本场车辆,污染的车辆回到猪场装猪台,不规范的操作极易通过卖猪过程将病原回引到猪群。PIC经验是污染的车辆是猪场爆发PEDV的主要传播途经,不仅仅是车辆消毒,烘干也是核心,PIC自从优化烘干程序以后,所有核心场自2019年后再未爆发过PEDV。车辆的冲洗、消毒、控水、烘干、静置每一步都是逐渐降低,直至完全消除病原的过程,冲洗检查、良好的控水、烘干过程中的温度监控是最核心的步骤,尤其是烘干步骤,我们清楚人不是机器,任何有粪便残留的位点,消毒药往往无法彻底浸透有机物,再完美的冲洗和检查也无法保证100%去除有机物,烘干能帮助我们将微小的有机物残渣中的水分和病毒彻底去除。PIC对外部车辆的隔离期是3个晚上,对内部可控车辆隔离器是2个晚上,特殊情况下1晚也是允许的,我们应该清楚隔离期的理论基础是通过时间、温度、让病毒自己衰亡。但请清楚一点,病毒的半衰期跟温度直接相关,在冬季或者在低温下静置的意义很低,在夏季更有意义,所以在寒冷季节和区域,我们认为车辆烘干的温度和时长更有意义。 5.有哪些有效的药物能够清除栋舍内苍蝇? 夏天:菊酯类杀虫和环丙氨嗪(外部和内部储粪池和地沟),也可以在猪舍内投放幼虫剂在长期降低蚊蝇的数量。我们应该清楚若想降低蚊蝇数量,根本上而言,做好防蚊蝇工作,防蝇网和去除外部的垃圾,积粪池;猪舍内,控制地沟中的幼虫,避免粪便外露,及时清理粪便,地沟中的水位应该尽可能高于粪便。环丙氨嗪一般每月对地沟处理1次,每次清空地沟后,还需要添加,还应该注意,地沟排净后一定要回灌至少5CM的水,暴露在空气中的粪便是幼虫生产发育的摇篮,幼虫控制不良,仅控制成虫会让事情事倍功半。 6.温度变化对消毒剂的影响如何? 蒙明璐:温度越低消毒剂的活性越低作用时间越长,温度过高消毒剂可能很快失效。特别是车辆或者环境消毒时,当温度低到消毒液喷洒出来会很快结冰的时候,就无法达到彻底消毒的效果,这也是目前行业加热冲洗机和烘干设备如此火热的重要原因。 7.PIC有丰富的生物安全审计经验,从PIC的经验看,行业生物安全主要有哪些问题?如何确保制定的生物安全流程能够在现场得到落实? 刘从敏:过高的标准,繁琐的操作,过程管理缺乏以及关键环节重视度不够,员工缺乏现场的带教,人员流动频繁,层层加码让执行力变得更差,首先硬件要达标,人员要有被关怀,工作人员有培训和反馈等。 夏天:与生产团队达成共识的生物安全程序;生物安全程序的科学和验证;持续的生物安全培训,形成肌肉反应。日常和定期的生物安全检查(检查列表);定期的生物安全问题总结和改进。 毕四海:PIC健康保障部有全球的生物安全标准,根据中国的情况会依据全球标准来撰写中国本地标准。生物安全流程方案在确定落地执行前,健康保障团队和生产团队一定要先深入讨论,确保方案不仅理论上可行,亦符合实际生产,能持续落地执行,且执行后可跟踪可评估。 执行前先培训,培训方式一定是理论结合现场示范,确保各年龄阶段的人都能理解操作步骤,知道为什么干,也清楚该怎么干。最后就是执行、监督和反馈了。若负反馈多,则需要查找原因,要么改进操作标准和流程,要么改进管理方式,从而确保标准的执行。 8.猪场有很多鸟类很难控制,鸟类会带来什么样的生物安全风险,PIC建议如何控制鸟类? 夏天:鸟类控制是所有猪场面临的难题,对PIC而言也是难点,通常使用的超声波、假人等措施效果一旦被鸟类适应则变得无效。既然完全驱离鸟类很困难,我们应该尝试做我们所能做的,比如减少猪舍周边垃圾的存放,饲料洒出的及时清理,减少对鸟类的吸引,即使有少量鸟类靠近猪场,我们通过安装防鸟网避免鸟类直接进入猪舍导致病原的传播是有意义的。 9.物资消毒浸泡时间?过水,10分钟?半小时?各个体系的不同,应该如何选择? 刘从敏:没有统一的标准,主要是看设施以及人员的执行力来确定适合本场的操作标准,干净的物资是必须的。 10.空气过滤设施对防御疾病有效果么?在哪些情形下建议使用空气过滤设施? 刘从敏:肯定是有效果的,但是这是有前提的,比如猪舍的建设是否满足空气过滤设施的要求,员工的执行力是否可以始终如一,空气过滤设备的维护和更新,空气过滤设施对于高密度的养猪区域是个选择,但是这是个加分项不是最终的决定项,希望可以正确认识空气过滤在猪场的应用。 11.ASFV发生后,需要多久才能重新建群Restock? 刘从敏:没有固定的标准,主要是看猪场的污染程度,以及污染面,分析猪场发生疾病的原因,有充分的信心可以为建群后保持阴性,有必要的生物安全硬件设施的改造和员工的培训。 蒙明璐:PIC从全球获得的数据是从3个月到6个月不等。我们没有在更短时间内成功再次向发病栋舍装猪的经验。 这个也和污染面及猪舍清洗能力,以及你能够有多少时间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情况下空舍时间越久越好,当然空舍也承担着空舍的成本。随着目前行业非瘟拔牙的经验越来越丰富,复产间隔的时间越来越短。我个人认为将猪舍彻底冲洗干净,消毒干燥之后,猪舍就具备重新进猪的条件。 12.PRRSV的自然毒株暴露净化和疫苗免疫净化的关键成功因素和优缺点是什么? 夏天:这两种方法均可能成功实现蓝耳病的净化,蓝耳病的净化核心是所在猪场生物安全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在净化期间再次引入新的病原和短暂净化后再次感染,则净化的价值极低,不如维持蓝耳阳性生产稳定猪群。对于任何净化而言,确保所有猪群在短时间内完全暴露野毒或者疫苗毒很重要,而且需要进行评估Day0,暴露完成后,持续封群监测,在确保猪群停止排毒前,所有断奶仔猪出场和不引进新的后备猪是核心。野毒净化相比疫苗净化,净化的时间(即产生阴性仔猪的时间更短),但是在净化期间断奶损失会更大,因此没有完美的方案。 蒙明璐:疾病净化目前行业也都有成熟的技术方案,单从我们接触过的净化案例来看,净化失败的一大因素是猪场从全群暴露到彻底净化成功期间,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无法做到彻底封群不进猪。 自然毒株暴露是相对高效并能够快速统一全群感染状态的最佳手段,但是在目前国内疾病防控的压力之下,自然毒株暴露的同时也可能会暴露其他病原,自然毒株暴露对安全性的要求比较高。 疫苗免疫是可利用的手段之一,特别是无法保障自然毒株感染的安全性的情况下。但是疫苗免疫就相当于让野毒病原在猪群中自然传播,相对自然毒株暴露病毒对猪群更温和,但病毒在猪群中要花更长的时间稳定下来。 怎么选择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13.PEDV净化关键点是什么?经验证明需要多长时间? 夏天:疾病净化的根本是确保全群同一时间暴露,暴露后需要一定的排毒期,确保在排毒期结束后,猪场内才允许自留阴性易感的仔猪。对PEDV净化而言,确定全群的暴露,至少90%猪群有临床表现,流产3-4周的临产母猪,在新仔猪出生前确保产房环境被彻底净化,配怀舍的病毒载量尽可能的降低,让新一批仔猪出生后始终维持阴性至关重要,一旦清洗、消毒出现任何纰漏,意味着大量易感动物会被很快感染,净化将面临巨大挑战,我们需要记住母源抗体只是防弹衣,可能阻止低剂量的病毒,但是无法阻止狙击枪(高病毒载量)。PEDV的净化,某种程度上而言比蓝耳净化对猪场的执行力要求更高,如果净化过程一切顺利,也至少需要半年时间进行持续的验证,方可证明PEDV实现净化。 蒙明璐:同意夏总观点。PEDV的传播能力极强,一旦员工犯错就会被PEDV抓住机会,因此对员工的执行力要求很高。特别需要强调的是PED的控制对猪舍清洗消毒能力要求极高,以及地沟污水的控制,正如前面所言,不能给病毒任何机会。 14.喘气病阴性场如何监测猪喘气病? 夏天:非洲猪瘟、蓝耳、PED是中国面临的主要的疾病,但随着生物安全的升级,大家越来越重视其他细菌性疾病,比如支原体。首先大家应该清楚支原体主要通过空气传播性疾病,当然也能通过阳性后备猪引入阴性场。首先做好外部引种后备猪在引种前和隔离舍中的监测,支原体感染后一般传播速度非常慢,从第一头猪进入阴性群到最后一头猪感染,可能需要长达3个月的时间,对隔离期间猪只有任何咳嗽临床表现应该进行气管采样检测病原,隔离器4周后,仅仅检测抗体可能是不够的,需要结合气管采样和抗体检测,确保检测到病原,个人建议气管采样和抗体样品均应该达到60份,才能提高检出的可能性。对于阴性猪场而言,对于此种传播极慢的疾病,响应性检测(针对临床表现猪只)和定期的检测(月度监测)的结合是必须的,即使如此也无法完全保证第一时间发现病原,因为有些支原体毒株感染猪群,临床表现非常轻微。对支原体而言,对即将销售种猪的临床观察和隔离舍的监测至关重要。出于成本考虑,某些情况下,很难第一时间发现引入的病原,发现通常有滞后性。 15.同源性相近(97%)的蓝耳毒株间的交叉保护有多少?是否有相关研究及实验数据? 姚建聪:2017以后,我国流行的主要是类NADC30重组毒/HP-PRRSV MLV返强毒。NADC-30 Like毒株很容易跟我国本地毒株重组。在重组中,它作为亲本毒株,而国内HP-PRRSV或者其他毒株提供基因片段。 PRRSV疫苗毒的演化与野毒株的重组是驱动毒株多样性和新毒株产生的重要机制,类NADC30与疫苗病毒重组频繁。 我国也报道了类NADC-34重组毒可以造成NADC-30阳性稳定场发病。 所以PRRSV的流行还是很复杂的。这是PRRSV的特性。我们作为临床兽医,要更关注共性的一面。防止入侵;消除病毒;在阳性不稳定场有节制的使用可靠的稳定的疫苗。经验证明,疫苗是能够帮助实现猪场稳定的,以不生产PRRSV病毒阳性小猪为标准。
(图片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周磊副教授) 16.当一个母猪场有两个及以上的野毒蓝耳毒株时,如何控制使其保持阳性稳定? 姚建聪:一个场有2个野毒PRRSV毒株流行,可能会为重组创造温床和条件,2个毒株可能交换基因片段而产生新的毒株,逃避免疫系统。 技术上,我们可以采取如下的步骤,试图把PRRSV给清除掉。 首先要测序确定毒株在进化树上的进化地位;再次,要根据中国PRRSV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判断哪个毒株是优势毒株。这里,有必要跟国内PRRSV流行病学家做个沟通,确定下来。 再次,在本场没有其他重要经济性病原的情形下,建议使用优势毒株的感染猪肺脏病料进行全群反饲。如果健康度不具备条件,还是建议分离本场优势毒株,制备病毒细胞培养液,进行病毒滴定确定病原浓度;回来按照建议,经验和需要给猪喷鼻或者注射。注射需要的病毒量,建议log2-log3 TCID50。 确保猪有90%的阳性转化。 蒙明璐:在我所经历过的蓝耳阳性稳定猪群,极少是感染两个及以上蓝耳毒株的,这提示我们生物安全对保持长期的蓝耳阳性稳定的重要性。如果你的猪群会不断的受到外界毒株的感染,没有人有能力让你的猪群保持长期的稳定。生物安全是前提条件。 此外保持稳定的关键,在于遵守健康原则的生产管理,包括产房的McRebel操作特别是全进全出、稳定的高质量后备猪流、及时淘汰脆弱母猪等等。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很多阳性稳定群被打破平衡的状态,类似的原因是引种没有处理好。因此当猪群面临必须引种的情况下,需要谨慎处理。 17.目前行业中有一些后备猪蓝耳驯化操作,选择哪一种驯化方式好?是否可以使用血清驯化?驯化后备猪是否会影响到母猪群? 夏天:疫苗驯化更安全,但保护力某些情况下可能不理想;血清驯化保护力更好,但存在对后备的生产性能和入群后继续排毒,影响母猪群的风险。 刘从敏:驯化的方式多种都可以使用,重点是驯化后对要引入猪群的评估以来决定如何及何时入群。 18.可以看到各个生产体系药物使用方法用量不一,应该如何评估药物使用效果? 夏天:科学的药物使用应按照体重进行添加而不是PPM进行计算。每种药物针对不同疾病可能存在使用剂量和使用时长上的差异,但大部分情况下是一致的。另外基于成本考虑,某些情况下预防性用药的剂量会低于治疗性用药。临床上,首先应该精准诊断,进行药敏试验,精准用药。在此基础上,可以使用不同药物进行对比实验,选择性价比最优的药物,即投入产出比最高的药物。 19.非瘟疫苗毒是否有好的采样方法?是否有拔牙成功案例? 姚建聪:让我们试图跳出这个问题的思维框架。首先,我们一定要有一个可靠的生物安全体系,包括科学的可执行的生物安全标准和执行流程,培训和执行监督。在这个前提下谈监测和拔牙。不然,“牙齿”会迟早扒光。再安装牙齿,可能还会再拔牙。无穷尽了。 然后,我们还是要依靠敏感性和特异性好的试剂盒,在可靠的仪器上,由受过良好实验室操作训练的检测人员进行检测操作。为了在阴性群体早发现,大样品量是前提条件,所以悬挂棉绳进行大栏口腔液采集,配怀和母猪的咀嚼纱布样;主动和被动监测的血样,还是最好的样品。平衡了大样品量和个体血样。也避免了单一依靠口腔液样本的不稳定性。 蒙明璐:我所了解到的疫苗毒拔牙,特别是双缺弱毒拔牙,成功的案例不多,即使成功,也是得益于发现早,快速清理阳性区域比如阳性栋舍或者阳性生产线。这些成功的案例可能也有一部分幸运的因素,因为成功的案例太少。主流的采样方式有口鼻或者尾根血,但我认为采样方式影响不大。疫苗毒难拔牙的主要原因还是病毒本身的特性比较隐蔽。 20.仔猪腹泻发病率如何?如何有效管理? 夏天:总体而言,对于产房的腹泻应该进行精确诊断。首先去除生产管理不当的因素,通过提高母源抗体、仔猪的母乳摄入,产房的清洗消毒、防交叉,以及敏感药物进行应对。 毕四海:生产管理上,我们通常从环境和母猪两个大的方面入手,环境方面,全进全出,充分清洗消毒和干燥。 产房推荐热水冲洗(小猪粪便不容易冲洗)并使用发泡剂。 消毒前用手电筒仔细检查一些不容易冲洗的死角,最好是有一个检查列表,避免遗漏,在此同时对有隐患的设备进行排查。 如果自然干燥时间不够我们会选择烘干,进猪前确保房间干燥8小时以上,切断水平传播。 小猪的小环境控制也很关键,根据猪只躺卧状态调整保温板的温度或者保温灯高度。 母猪方面,很重要的是体况管理。 同时优化胎次结构,避免过多引入1胎母猪和保留太多高胎次母猪。 吃足初乳,及时诊断和治疗乳房炎、子宫炎症,防止出现奶水不足导致仔猪腹泻。 21.如何预防育肥猪咬尾、咬耳、咬腹? 毕四海:多数时候我们发现咬耳咬尾都是通风不良所致,如温差大,氨气浓度高,有贼风。 除了消除诱因,在生产管理上一定是早发现早干预,很多时候咬耳咬尾咬腹失控常在于细微皮肤创口未发现或未及时处理,只要能提早处理,能解决一部分问题。 另外,部分猪会过于活泼,仔细观察会发现有时咬耳咬尾严重的栏总是1-2头猪追着其它的猪在咬,及时挑出肇事者也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22.初生重低于1KG的仔猪断奶后,在育肥期间的和正常小猪对比,生产性能如何?是否有必要拯救这些弱仔? 毕四海:一般初生重低的小猪很大概率断奶重也会偏低。此后的生长速度、出栏日龄跟正常仔猪比是有差距的,我们的经验,出生周低的和正常小猪,在150日龄左右会差8-10kg,达到120kg出栏体重会晚10天左右。 但低初生重的窝次往往也意味着高总产、活产,从经济效益上来说,救护弱仔肯定是必须的,结合实际情况,如果仔猪出生活力很差,经过灌服初乳仍无法恢复,不能仔猪吮乳,则不建议继续救护。 23.经产猪深部输精时,母猪前面是否需要诱情公猪?后备猪是否有深部输精操作?受胎率如何? 毕四海:深部输精在插入输精管内管时,需要让母猪放松,因此输精结束前不需要公猪。 输精结束后我们会放诱情公猪在前面刺激30分钟,以促进精液吸收。 后备母猪是否做深部输精,则要回归深部输精的初衷。 深部输精主要是用于提高配怀舍生产效率,在对后备进行深部输精时我们发现技术要求很高,后备的内管不容易插入,需要更多耐心,且稍不注意容易导致“流血事件”,得不偿失,因此PIC在后备深部输精上未做过多涉足。 24.PIC是在什么情形下使用激素的?使用什么激素以达到什么目的和目标? 毕四海:只有在正常操作无法满足生产需要时我们才选择使用激素。 比如在新场投产第一年,为了提高后备利用率,会使用激素处理不发情的后备。 在产房,我们会适当使用激素缩短批次的分娩间隔,减少小日龄断奶仔猪的数量。 25.对于养猪体系而言,PSY是不是越高越好?影响养殖企业盈利的最主要因素是哪些? 裴剑华:第一点:PSY对于养猪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生产技术指标。但不是主要盈利指标。它更多地反应出母猪的效率而不一定是猪场的效率。 很多企业母猪场和育肥场时单独核算的,对于母猪场而言,最重要的两个指标是:单位产床每年产出的断奶仔猪数,和每头断奶仔猪的成本。 我见过一些猪场在母猪没有满产的情况下,PSY保持很高,反而影响了猪场整体产量,同时由于最大产能没有发挥出来。断奶成本居高不下。 对于从母猪到育肥猪的生产体系,影响盈利能力的主要指标是:保育死淘率、料肉比、断奶前死亡率,每头断奶仔猪成本。 毕四海:需要看每个猪场的生产模式,并进行财务分析。 PSY关注的是母猪的繁殖效率。 卖苗猪的农场,需要计算每头仔猪的投入产出比,盈亏线以上,PSY越高越好,盈亏线以下,越多越赔。 如果是卖肉猪,我们需要关注母猪年产肉量,高PSY不等于高MSY,高MSY不等于高产肉量。 盈利是一个综合因素形成的结果,PSY/MSY/ADG/FCR/行情,缺一不可。 26.PIC繁育体系如何提高母猪群的抵抗力? 毕四海:高健康+好的管理=好的抵抗力。 高健康有赖于生物安全防控体系。 好的管理着眼于观察动物行为,消除或减少动物的应激,没有应激的猪能很好地适应环境并发挥遗传潜力。 管理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领导“优先”。我们要求与农场生产直接相关的场长级以上的干部必须亲临一线,每周不低于4天在猪舍工作,强化自我学习同时培训、纠偏,制定不脱离生产的实用方案,用实际行动赋能一线员工。 二是坚持打造培训体系,提高执行力。 许多非常基础的工作构成农场的生产流程。农场干部很多时间都花在固化流程、培养员工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上。该做的都落实下去了,猪自然就好养了。 27.在保育育肥阶段,如何最大化生产力? 毕四海:除营养和生物安全外,最重要的三点,全进全出的生产体系,彻底冲洗消毒干燥以及合适的环境。 全进全出能确保疾病不水平传播,干净的环境能确保低免疫力、高应激的猪只不会受到病原侵袭。 而环境是顶层设计,保温隔热没做好,通风不科学,很难通过管理的手段弥补,即使能弥补,成本会很高。 28.良好通风的标准是什么? 杨晴:通风标准涉及四个指标温度、空气质量、进风风速、猪舍湿度。 温度考虑猪只体重、猪群健康、氨气含量我们控制在20PPM以下,一些文献显示氨气浓度超过15PPM时,会给猪带来呼吸道疾病。硫化氢控制在5PPM,二氧化碳在3000PPM以下。对于风速,理想的进风口风速在2-5m/s,隧道风速1.2-2m/s。湿帘的进风口风速1.5-2m/s。 29.横向通风与纵向通风区别是什么?如何正确设置? 杨晴:横向通风特点:通过屋檐进风口进风,将猪舍顶部的热量与冷空气充分混合,风预先达到预热效果,这样进到猪舍内,风冷效应越小,对猪产生应激越小,以达到节约热能、各区域温度一致的目的;风速柔和,不产生猪背风速,从而不会产生风冷效应; 所以横向通风:一般应用于冬季、春季、秋季,温度较低的季节,或者体重较小的猪只。 纵向通风特点:通水帘或者幕帘一端进风,由山墙风机排风。进风口出风口风速较大,对猪背部产生风速,通过风冷效应降低猪的体感温度,降温通风效果最好。 所以纵向通风:一般应用于炎热夏季。大猪阶段。 30.如何应对冬季和夏季的极端天气? 杨晴:现在已经是冬季,我们先来分享冬季极端天气应对策略,首先检查猪舍密封,比如水帘、幕帘、不使用的风机、漏风的门窗。 前边讲到冬季我们可能更多使用屋顶小窗进行换气,这样密封保证了进气口的进风速度,从而改善整个猪舍的空气流通。 在保证温度的情况下给猪提供最小的换气量,关于最小换气量计算我们要知道每个阶段猪需要的最小的换气量,具体参考PIC手册推荐按照猪的体重对应的最小换气量。 除了这些,我们还要考虑加热设备的使用。设定加热器在室温低于目标温度1~2℃时开启,在室温低于目标温度0.5~1.0℃时关闭。 1)保证在风扇不会在加热器停止后立即提高功率 2)在冬季设定的目标温度应该比夏季推荐高0.5~1.0℃ 3)相邻两个风机阶段的温差设定值在早期阶段为0.8~1.0℃,后期阶段为0.5~0.8℃ 4)使用一些辅助加热设备,例如柴油热风机,或者小环境搭建屋中屋。都可以应对寒冷季节的。 夏季极端天气 1)如果外界温度超过设定的目标温度和湿度时,控制是有限的。 2)水帘的设置,可降低外界通过水帘的温度3~8℃,通过15cm厚水帘的理想风速是2m/s,最小1.5m/s,最大2.5m/s,设置间歇性开启,这里注意水帘的水温,不要暴露在阳光下,这样上到水帘上的水温度会升高,达不到降温的目的。 3)辅助的降温设备喷雾降温,利用蒸发原理,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猪身上多余的热量,而不是一直喷雾,高温高湿对于猪来说,体感温度更高。 4)通过提高风速降低猪的体感温度。 31.从猪舍环境通风的角度谈谈导致咬耳、咬尾问题的原因?需要注意哪些? 杨晴:在过往的案例中我们发现空气质量不好,氨气浓度过高会导致猪出现恶习现象发生,这里边影响因素还是风速,风速或高或低都会影响猪的舒适性,温度温差过大也会导致咬。 我们需要关注屋顶小窗进风口风速3-4m/s。隧道通风猪舍中间风速1.2-2m/s。 一天当中温差最好不要超过3℃。湿度控制在65%以下。 32.仔猪早期护理应该关注什么? 毕四海:对于保育仔猪,我们关注进猪后前10天的护理。 护理围绕饲料、饮水、温度和通风、饲养空间等方面进行。 饲料-前三天在保温垫上撒料,每天4~6次,促进采食;前三天湿拌料,4次/天,帮助仔猪顺利过渡。 饮水-前三天每天按压水嘴4~6次,并检查水流量和饮水器高度。 温度-不同畜舍条件稍有不同,一般进猪前先预热,进猪后第一周27度。 通风-风量要求3.4m3/h,根据风机大小和畜舍体积设定循环时间,通风导致温度降低时增加加热器。 饲养空间-保温垫,0.04㎡/头,栏位,0.33㎡/头。 杨晴:还需要关注你的进猪计划,包括进猪准备、栏位的分配规划,正常栏,69%,差猪栏12%,掉队栏12%,病猪栏7%。 蒙明璐:补充一点,高质量的断奶仔猪,是仔猪早期护理获得良好效果的最重要的基础。因此在断奶仔猪上面发现的问题,首先都要确保母猪场提供的断奶仔猪是没有问题的,这是源头性的问题。 33.如何降低FCR?健康如何影响FCR? 裴剑华:这是一个比较大的话题,简单说来:首先猪群要健康,一些传染病可以将育肥区的死亡率翻翻,料肉比急剧提高。还有一些消耗性疾病比如支原体,导致群体内僵猪比例提高,料肉比提高。 其次是品种,好的品种良好的饲养条件下在育肥阶段的料肉可以低至2.4:1。 再次当然是饲料和养殖硬件。我重点讲一下料槽覆盖率,我访问了很多猪场,大约70%猪场料槽的覆盖率是超标的。常规育肥料槽的覆盖率标准是20%-40%,也就是说有一半以上的料槽的地面是露在外面的。大家去检查一下你们猪场里的料槽,这一点管理的好的话,至少可以下降料肉比0.2。 34.猪场场长应该具备哪些能力? 毕四海:技术-能解决场内绝大部分问题; 沟通-能协调资源解决短板问题; 学习-自己进步且能带领团队进步; 包容-看人长处,容人短处,发挥每个成员的价值; 坚持-养猪需要时间沉淀,这山看着那山高,很难有成果。 裴剑华:简单地说:猪场场长需要具备三项能力: 1)养猪生产技术能力,这就是大家常说的,懂养猪、懂生产。 2)人员管理能力,绝大部分的工作都是依靠员工去完成的。好的场长建立起一种氛围,让大家干得挑战但是开心。 3)统筹规划的能力,养猪企业的目标是盈利,养猪是个复杂系统,需要场长有定目标、抓住主要矛盾、定计划并实施达成结果的能力。 蒙明璐:场长是对个人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的岗位。做一点补充,场长要有自我管理能力,我们常说有什么样的场长就会有什么样的团队。猪场是比较特殊的团队,大家都生活在一起,没有太多秘密可言,因此场长的模范带头作用,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上,对团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如果你想要一个高标准的团队,先以同样的标准要求自己。 35.猪场一般岗位配置是什么?1000头连续生产的母猪场如何进行人员配备? 毕四海:岗位配置,后勤、维修、公猪、配怀、产房、保育、育肥。 出于稳定生产的需要(休假或者岗位变动),关键岗位要有备份,场长/副场长,主管/副主管互为备份。 同时需要考虑确保生物安全措施落地额外增加的编制,如死猪处理、污水处理、猪只销售等。 1000头母猪场,不同设计和生产工艺差异会很大。如果是一点式,我们需要大概33人,每个部门会在满足日常工作的基础上富余1-2人满足大家轮换休假的需求。 场长/场助-2、门卫-1、司机-1、后勤-4(后勤+厨师+勤杂+死猪处理)、厨师-1、维修-3、产房-6、配怀-4、公猪-2、保育-2、育肥-7(育肥5+选种测定2)。 北方的猪场会需要季节性的锅炉工。 36.在人才培养上,PIC有什么建议? 刘从敏:选人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关键岗位,选择愿意从事养猪行业的人,选有进取心和学习意愿强的人,其实给予一定的培训,现场带教和示范很重要,让员工理解养猪的核心思想,而不是教给他们一些操作,对员工的培养要有耐心,及时给予反馈,让他意识到自己的优缺点,让员工成为一个内驱型的员工。 毕四海:花时间选对的人,宁缺毋滥,保持耐心;花时间完善培训体系,增强新员工入职体验,提高留任率;帮员工制定职业规划,循序渐进。 37.场长应该如何和一线员工相处? 裴剑华:场长除了具备生产技术能力之外,比较重要就是人员沟通和管理能力。其中,关键的关键是与一线员工建立信任的能力。 要与一线员工建立信任,首先要真诚,言为心声。其次要说道做到,第三要为员工着想,理解对方的处境。营造一个良好的员工关系氛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坚持。 38.目前猪场员工学习的动力不足,培训效果有限,如何提高员工培训效果? 裴剑华:创造一个积极学习的环境、容易获得书籍和资料等。 选择和奖励自我学习的人。面试时更多听听是否有主动学习的经历。在加入组织的初期,鼓励思考,鼓励不同意见的提出。 主动学习胜于被动教导。主管从自身做起,拒绝“等靠要”的行为。让他们自己准备资料来讲,比听培训的效果更好。 人们是不会主动学习的,除非他她觉得学习能帮助他实现自己的目标。 39.农场的生活比较封闭和枯燥,留住年轻的员工农场有一定的挑战,你们有什么建议吗? 毕四海:选择有意愿在行业长期发展的员工;给员工树立目标,营造学习氛围;多举行趣味活动,丰富农场生活;心理辅导,了解心理动态,及时疏导;定期休假、调整身心。 40.农场关键岗位人员的流失往往会造成生产成绩的波动,PIC是如何管理这方面的风险的? 裴剑华:尽管自动化养猪是大势所趋,但是人员操作在养猪体系的成功是还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看到很多猪场由于人员的变动,生产成绩由不好变成好,或是由好变成不好。 要尽量减少人员的变化带来生产成绩的波动:第一点是要把关键岗位定位清楚:管理岗位 场长副场长各个部门的主管。 关键技术岗位:公猪站技术员、配怀技术员、产房技术员、兽医人员等等。罗列关键技术是哪些?比如发情鉴定、背膘测定、调教公猪、采精等技术。 定期回顾关键岗位的备份人员,评估他对于关键技术的掌握情况。关键岗位必须建立2个以上的备份人员。 还有注意总结流程和记录,让关键动作的复制性提高。更加容易进行复制。 建立起鼓励带徒弟的激励机制和文化。让“带出自己的替代者”成为岗位提升的必要条件。 精彩回放 如果大家想再次学习PIC生物安全和健康管理·系列路演之“行家里手”面对面Q&A互动问答专场直播课程,可以观看直播回放,也可以前往《猪易公开课—PIC University》学习。
扫码观看 猪易公开课—PIC University全部课程 (PIC生物安全和健康管理·系列路演课程将陆续上线)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