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技术 > 猪·库 > 中药方剂对动物抗炎效果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树金来源:猪e网时间:2024-10-24 13:45点击:次
摘 要:炎症是一种十分常见而又重要的基本病理过程。当致炎因子作用于机体时,机体通过炎症反应消除致炎因子,这是一个损伤和抗损伤的过程。传统中医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中药方剂被应用到治疗动物炎症疾病的临床实践中,许多方剂的抗炎效果都十分显著。为了方便广大研究人员更全面的认识和掌握中药方剂的抗炎效果,本文对一些常见中药方剂对动物抗炎效果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总结。 关键词: 中药方剂,炎症,抗炎效果,中兽医 中兽药是兽药众多品类中的重要一类,历史悠久,来源于传统中医中药及理论。近几年来,人们对食品安全、品质要求及动物疫病的挑战越来越多,中兽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表现出独特的优势和需求。此外,中国传统中兽医药学经过几千年的理论和实践的检验,已有较为可靠的效果和安全性。 炎症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病理过程,是致炎因素导致机体受到刺激启动的免疫防御表现和防御性反应。致炎因素导致的组织损伤和抗损伤之间的较量和发展,预示着炎症的趋向和结果[1]。临床特征为局部的红、肿、热、痛等及机体的功能障碍,炎症部位存在大量炎性浸润、组织增生和坏死[2-4],炎症作为免疫系统的先天性防御反应,稀释、包围、浸润杀伤炎性因子,促进增生组织对炎性部位的修复。但其也是对局部组织或器官病理损伤的过程,炎症的缺失或过度反应,均引起组织、器官不同程度损伤甚至病变[5,6]。如母猪产后乳房炎、子宫炎、关节肿、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等,均以组织器官的炎症为特点的症状和发病因素,严重的甚至多器官的损伤、功能性障碍、衰竭,或者炎症反应综合征。因此,适度的炎性反应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提高或抑制炎性反应,达到控制疾病的理想状态,对机体的后续正常功能的恢复、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表明,炎性症状的控制主要以抑制过量的炎性介质、细胞因子的产生,减轻免疫反应导致的局部损伤加重、促进组织、器官的恢复。在临床上常见的抗炎药物主要分为甾体类和非甾体类抗炎药,由于使用效果明显,起效时间短,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但是随着用药时间延长,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如肠道不适等过敏反应,器官的损伤、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并且其临床使用具有局限性,单独应用对病症及疾病治疗不理想。因此,低毒、高效的免疫调节药物是抗炎领域研究的发展方向。 中药与西药的理念和用药观念有很大的不同,通过目前的科学理念和方法理解和分析中医药,发现中药及其活性成分,如苷类、生物碱类、黄酮类、挥发油等具有抗炎、解热和镇痛的作用,并且效果明显、安全性高、来源丰富等优特点,中药的开发对丰富临床治疗炎症性疾病具有独特的优势,成为我国现代中医药研究最为热门的研究领域。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探索抗炎解热效果好、安全性高、适用范围广的抗炎中药,对丰富和提高治疗炎症性疾病的选择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中兽药的发展和在疾病中的应用,也有助于实现健康养殖,提高人们对食品健康的信心。 1.中药方剂防治动物疫病作用机理 中医中药强调辨证论治,平衡阴阳、扶正祛邪、中病即止、标本兼治。一些中草药如紫锥菊、黄芪等在抗病毒和提高免疫力具有独特的优势。而在防治畜禽细菌病的实际应用中,更好的解决兽药残留问题及细菌耐药性问题。中兽医药具有几千年的历史传承,在现有医学和研究中尚不能解释清楚作用机理,据现有研究表明中兽药有以下作用: 1.1抗菌、抑菌及抗毒素作用 在治疗严重细菌感染疾病时常使用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抗菌抑菌。中兽医药中的中药和方剂具有抗菌或抑菌作用,具有抗菌谱广、毒副作用小、效果良好且不易产生耐药性的特点。对于一些已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细菌,中草药对其仍然有良好的效果。例如大肠杆菌对石榴皮、诃子、黄芩等敏感性较高。对继发的细菌性感染如大肠杆菌、巴氏杆菌等,单纯的使用抗菌药物可抑制、杀灭细菌,但会导致细菌毒素短期内的大量释放,对动物器官、组织造成损伤甚至加重病情或死亡。使用中药方剂可以对抗多种病原微生物毒素以及阻止毒素对机体的损害作用,如甘草的主要成分甘草甜素、甘草次酸,对破伤风杆菌毒素具有明显的中和作用;金银花、连翘提取物具有体外抑菌作用,还具有抗大肠杆菌热敏肠毒素的作用。 1.2调节动物机体免疫功能 中兽医学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体现机体免疫力在动物抵抗疾病的重要作用。研究表明,中医药可以抵抗病原体,也能调节机体免疫力抵抗疾病的作用。例如补益类中药人参、黄芪、阿胶等,方剂如四君子汤、六味地黄汤等,均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能,此外,清热解毒及其他一些方剂也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如黄连、鱼腥草、茯苓、柴胡等。一般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类中药具有抑制免疫力或双重调节作用,如青蒿素、乌头、夏枯草、艾叶等。中药中调节免疫功能作用主要通过调节免疫因子,如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及免疫细胞白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的数量和活力,提高免疫器官的发育等作用。 1.3抗病毒作用 病毒性疾病在如今日益复杂的疾病中带来严重危害,虽然在新药品研发对疾病的防控具有很好的疗效和效果,但在复杂环境下单种、多种疾病的联合防控、规模性经济动物对疾病预防的需要和经济性方面,中药也呈现出独特的优势和特点。中药在抗病毒作用中主要是通过驱邪和扶正,对病毒进行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以犬细小病毒为例,通过山茶叶及其组方,对该病毒的抑制作用可以达到55.24%和63.04% ,例如大黄素可以有效抑制新城疫病毒的复制、黄芩苷可以抑制丙肝病毒蛋白酶等。因此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对于病毒性疾病也具有相当有效的作用和效果。 1.4抗炎作用 炎性反应是机体抵抗病原菌的机体的正常反应,但炎症在一定程度上对器官组织的正常功能具有一定的影响,相反可能对疾病导致的危害更大,因此,中草药对炎症的调节可以在多个途径影响,发挥抗炎作用。例如连翘通过对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MAPKs/Nrf-2/HO-1 通路的激活,从而抑制机体的炎性反应;知母总多糖成分可以抑制组织水肿、调节毛细血管,使其增强通透性,来降低致炎因子的影响。粉防己碱是一种抗风湿与镇痛药物,在抗炎方面可抑制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白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 1.5 其他作用 中药在动物中应用较为广泛,除对动物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作用外,对于抗肿瘤、清热解毒、抗寄生虫、免疫调节和辅助提高免疫效果等方面的作用。目前,已经证实的研究包括中药单方石膏、大青叶、知母、穿心莲、柴胡等在进行动物模型试验中表现退烧作用,三七、菊花、淫羊藿等在内源性和外源性刺激下机体反应表现出抗氧化作用。但中药中更多的作用机理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2 中药方剂的抗炎机制 2.1 中药调节炎症反应 中药中有许多具有抗炎效果,其通过影响内源性固醇类物质的分泌而发挥抗炎作用,称HPA 依赖抗炎药物。部分中药能影响细胞第二信使的产生,如环磷鸟苷、环磷腺苷、钙离子等广泛参与细胞活化、增殖及调节,如三七中、丹参等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病发挥抑制炎症反应的药理作用[7,8]。这些中药发挥抗炎作用与其拮抗Ca2+作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大黄中的大黄酸通过阻断Il-2抑制淋巴细胞及其释放Ca2+,降低了淋巴细胞的增值,起到了抗炎作用[9]。此外药物影响其他信号通路的活化或抑制,如LPS-TLR4 ,在机体中发挥调节炎症反应。 2.2 中药对各免疫调节环节的影响 部分研究证明了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中药及其方剂具有抑制炎性细胞的趋化和迁移的能力,如影响炎性细胞活化过程中的转导障碍、调节炎性细胞的产生或活性,进而导致炎性细胞产生及分泌炎症介质的减少,最终调控炎症反应。中药还可以影响某些炎症介质的产生和细胞因子的释放等相关炎性分子活动,进而调控炎症反应。 3 常用中药方剂对动物的抗炎作用 3.1 中药方蒲和饮对小鼠的抗炎效果及抗炎机制研究 中药方“蒲和饮”能有效抑制小鼠耳廓肿胀、足趾肿胀,减轻LPS 脓毒症模型小鼠的临床症状、全身大体病变及小鼠肝脏的组织病理变化,有较好的抗炎效果。中药方“蒲和饮”可通过调节TLR4/MyD88/NF-κB 信号通路中重要节点分子的表达来抑制炎症反应,其中TLR4、MyD88、NF-κB、TNF-α、IL-10 和HMGB1 可作为中药方“蒲和饮”抗炎的作用靶标[10]。 3.2 中药方剂香芪汤对RAW264.7 巨噬细胞炎症信号通路的调节机制研究 香芪汤及其有效成分在实验浓度内对 RAW264.7 巨噬细胞没有细胞毒性反应,并且能够抑制LPS 诱导的RAW264.7 巨噬细胞TNF-α、IL-1β 和IL-6 的分泌,同时上调IL-10 的分泌水平。不同质量浓度的香芪汤(1 mg·L-1 和 5 mg·L-1)能够极显著抑制LPS 诱导的RAW264.7 巨噬细胞 ERK1/2 蛋白的表达,且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香芪汤及其有效成分能够极显著降低LPS 诱导的RAW264.7 巨噬细胞ERK1/2、JNK1/2、p38 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极显著降低LPS 诱导的RAW264.7 巨噬细胞IκB-α 和p65 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极显著升IκB-α 和p65 的表达量。提示香芪汤及其有效成分可以通过抑制MAPK 信号通路和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实现其抗炎作用[11]。 3.3 灵香口服液的镇痛抗炎作用 通过实验证明,灵香口服液有明显镇痛作用并能提高电刺激致痛的痛阈值。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及5-羟色胺致小鼠右足肿胀实验证明,灵香口服液对急性炎症的渗出和水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显著降低小鼠耳肿胀及右足肿胀程度。灵香口服液集乳香、丁香两种药物于一体,两药作用互补、相加,较全面地抑制花生四烯酸的两条代谢通路,减少炎症因子的生成,显示出显著的镇痛抗炎作用[12]。 3.4 中药通天散抗炎作用的药理学研究 通天散醇提液在二甲苯诱发鼠耳肿胀、蛋清诱发鼠爪水肿的试验中证明有明显的抗急性炎症作用,作用强度部分与氢化可的松相似,其作用呈计量依赖性。在蛋清诱发鼠爪水肿的试验中所测得的时效曲线中,发现通天散10g/kg、5g/kg 达到抑制率50%以上,起效时间10min左右,与氢化可的松相似,并且在60min 达最高峰并维持至90min 仍有显著效应。在棉球诱发肉芽肿形成试验中证明通天散具有抗慢性炎症作用,作用途径有可能部分通过垂体-肾上腺系统[13]。 4 结语 炎症,人们常称为的发炎,其发热、红肿、疼痛等临床症候与中医的“热”证型所伴有的高热、汗出、舌红苔黄、肌肤生疮发热等症候相似。中医学理论认为“热”和“火”是炎症的主要病因病机,机体感受热邪、或外感寒邪化热、或内有郁积化热而致“热”证,临床多见高热、烦渴、汗出等症。根据“热”的证型以及不同发展阶段,中医对“热”证的治则有清热泻火、滋阴清热、清泄里热、清上温下等,具有这些功效的中药如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等,被称为“抗炎中药”。中药兼具抗炎、免疫、清热解毒和活血化瘀等药理作用。 目前,中药正在向着现代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中药及有效成分在临床上展现出安全、使用广泛、方便、药效温和等优点,作为抗炎药物的重要组成。由于中药的药用机理、理论与现代医学并不完全切合,在中药抗炎药用理论及研究并不深入和广泛证实,也钳制了中医药在实际抗炎过程汇总的应用。因此,今后广大中兽医的研究工作者应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 对中药抗炎作用的药理和相关免疫机制的影响,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 。 参考文献 [1] 林曦.家畜病理学(第三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74-99. [2] Balkwill F, Mantovani A. Inflammation and cancer: back to Virchow[J]. The lancet, 2001, 357(9255):539-545. [3] Coussens L M, WerbZ. Inflammation and cancer[J]. Nature, 2002, 420(6917): 860-867. [4] LibbyP, Ridker PM, Maseri A. Inflammation and atherosclerosis[J]. Circulation, 2002, 105(9): 1135-1143. [5] Feghali C A, Wright T M. Cytokines in acute and chronic inflammation[J]. Front Biosci, 1997, 2(1): dl2-d26. [6] Xu H, Barnes G T, Yang Q, et al. Chronic inflammation in fat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obesity-related insulin resistance[J].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2003, 112(12): 1821. [7] 李晓辉,李淑慧.二七叶皂苷对气囊滑膜炎大鼠中性粒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J].中国药 房,2001,12(11):648-649. [8] 阳明明,蒋电明.川穹嗪在组织器官保存中的应用进展[J].西部医学,2011,23(8):1606-1608. [9] 部洁,李新,李唐宁,等.大黄酸对IL-2 诱发T 淋巴细胞增殖和细胞Ca2+变化的作用[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 科学版,2010(6):42-47. [10] 肖蓉.中药方“蒲和饮”对小鼠的抗炎效果及抗炎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4. [11] 宋舟.中药方剂香芪汤对RAW264.7 巨噬细胞炎症信号通路的调节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3. [12] 李良,侯淑贤.灵香口服液的镇痛抗炎作用[J].衡阳医学院学报(医学版),2000,(03):237-239+332. [13] 王锋,沈大忠.中药通天散抗炎作用的药理学研究[J].基层中药杂志,1996,(03):38-39.
责任编辑:王晓龙 |
猪病防治 | 猪病解析 传染病 呼吸道病 寄生虫病 繁殖疾病 兽药常识 消化道病 猪病大全 |
猪群保健 | 保健方略 疫苗免疫 添加剂进展 中兽药进展 |
锥嗡茄?/strong> | 公猪饲养 空怀母猪 妊娠母猪 哺乳母猪 乳猪/仔猪 保育猪 育肥猪后备猪 |
遗传育种 | 品种图谱 引种指南 人工授精 品种介绍 遗传育种 |
猪病图谱 | 细菌病 病毒病 繁殖病 营养代谢病中毒病外科病内科病寄生虫病猪解剖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