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主页 > 技术 > 技术原创 > 经验分享 > 走出猪病防治的误区

走出猪病防治的误区

作者:康大夫来源:猪猪论坛时间:2012-06-26 09:02点击:

  咳嗽也是机体的一种病理性保护反应,是呼吸道受到病原因子刺激时,反射性引起分泌物增加,这些分泌物随着支气管黏膜纤毛不断向气管、喉头方向摆动,到喉头部位时,喉头黏膜受到刺激,即反射引起咳嗽动作。于是把分泌物及病理产物和细菌、病毒、尘埃颗粒等对机体有害的物质排出体外。就咳嗽本身来说,对机体是有利的。对待咳嗽正确的治疗态度应该是,消除病因(抗菌、抗病毒、改善环境条件),先祛痰后止咳或祛痰止咳同时并进,单纯止咳实不可取。

  误区四:看到猪呕吐,仅简单地止呕

  引起呕吐的原因主要有胃溃疡、病毒性疾病、T-2毒素中毒。呕吐只是疾病的一个症状,只有找到原发疾病,并针对原发疾病采取治疗措施,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单纯搞点胃复安、维生素B之类的药物治疗,无异于隔靴搔痒,于事无补。

  误区五:重视单个猪病的治疗,不重视群体猪病的控制

  一些规模不太大的猪场,治疗猪病没有全局观念,当猪场只有几头猪发病时,就只对那几头发病猪治疗,结果这几头猪治疗好了,过几天又有另外几头猪发病;他又只治疗发病猪,于是过几天又增加新的发病猪。这样,循环往复,顾此失彼,忙得焦头烂额,最后还是全群发病,既增加药费,又造成损失。我们应当以猪群(而不是猪的个体)作为判断“疾病”的对象,以正常生产情况下的性能指标作为判断猪群是否得“病”的依据。

  误区六:崇拜临床兽医的治疗,而不听信预防兽医专家的忠告

  美国预防兽医专家Gifford等人,在1987年建立了一个猪场模型,模型运行结果表明,预防方面的开销既可以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又可以在发病的情况下降低疾病的严重程度,从两方面来看都是划算的。对于猪场,假设某种严重疾病感染的风险是30%,那么采取预防措施的效益与成本比,至少为3∶1。因此,生产中策略性地在饲料中添加保健药物,所发挥的预防和控制作用是十分有效的。

  误区七:认为药量越大,治疗效果越好

  任何药物都有其相应的用法用量,只要在其合理的剂量范围内使用,才可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有些养殖户认为药量越大则效果越好,或由于缺乏药物知识,不按说明书使用,甚至将毫克当成克,将毫升当成升,盲目加大其用量,这样不仅容易使畜禽发生药物中毒和蓄积中毒,而且还会造成药物残留超标,影响动物产品安全。

责任编辑:  

猪易数据

热门讨论

产品直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