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主页 > 技术 > 技术原创 > 经验分享 > 走出猪病防治的误区

走出猪病防治的误区

作者:康大夫来源:猪猪论坛时间:2012-06-26 09:02点击:1094

  
核心提示:在兽医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有相当多的养殖户,因用药策略不当而把小病搞成大病,把大病搞成疑难杂症,机械性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仅增加了治疗成本,而且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从而遭受更大的损失。因此,提醒广大养殖户,亟须走出猪病防治中的误区。

  误区一:看到猪发热,马上用降体温的药物

  有相当多的养殖户,一看到猪有一点发热,马上使用安乃近、氨基比林、双氯芬酸钠、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物,甚至使用强度较大的氯丙嗪。这样一来,头一两天往往一针见效,早上打针,中午即吃料,药效过后,晚上又不吃,再打退热药才又吃。但过两天后,再怎么打退热药、地塞米松、抗生素,仍然不吃。再打针,就出现了所谓的“低温症”,请来专家会诊后,还是回天乏术,损失惨重。

  实际上,发热是机体在疾病压力下一种病理性保护反应,是机体动员防御力量对抗病原入侵的一种方式。在体温不太高时,我们不要急于使用降体温的药物。当确诊后,可针对病原选用敏感抗菌药物,这样可以起到迅速缓解病情,标本兼治的目的。

  误区二:看到猪腹泻,立即使用止泻药物

  某些猪场技术人员和兽医人员,一发现猪只腹泻,便想方设法尽快止泻。一些兽药厂家也为了迎合这部分客户的需要,在治疗肠道疾病的药物制剂中加入抑制胃肠平滑肌蠕动的药物,如阿托品、地芬诺酯等。一针下去,痢止住了,但猪只仍然不吃,精神沉郁,全身发抖,于是继续打针,结果病没有好转,却发现肚子一天天大了起来,出现腹部鼓胀,并出现肠毒血症的表现。

  这是由于肠道中病原微生物并未控制住,加之肠道细菌毒素、肠道坏死脱落组织、肠道腐败发酵产物不能排出,同时,这些肠道有害物质在肠道停留,又加重腐败异常发酵过程,从而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毒素,导致肠道胀气和肠毒血症,反而加重病情而导致猪只死亡。

  其实,腹泻也是动物应付肠道感染及其他肠道应急因子的刺激,而做出的适应性应急应答反应。对于腹泻治疗的总体原则是“宜疏通,忌涩堵;补水、补盐、抗感染”。也就是说,对于轻度的腹泻,以缓泻、清理胃肠、抗菌消炎为主,不要使用抑制胃肠平滑肌蠕动的药物;对于较严重的腹泻,考虑使用抑制胃肠平滑肌蠕动的药物,但重点放在补液、补充电解质、纠正酸中毒、及时使用对肠道病原体敏感的抗菌药物。

  误区三:看到猪咳嗽,即刻使用止咳药物

  对于咳嗽,首先要找到引起咳嗽的原因。引起咳嗽的病因主要有病毒性的,如感冒、流行性感冒、蓝耳病(PRRS)等,有细菌性的,如支原体肺炎、传染性胸膜肺炎等,有寄生虫性的,如肺丝虫、蛔虫等,还有物理化学环境因素等均可引起咳嗽。引起咳嗽的病因不除,单纯使用止咳药物,看起来也是一针见效,用药后即不见咳嗽,但不久即发现黏膜发绀,四肢末梢发紫,呼吸困难,对于病情无异于火上浇油,会使病情更加严重。

责任编辑:  

热门讨论

产品直通车

© 2000-2024 北京日普乐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客户服务热线: 4000211882 京ICP证090350号京ICP备10006456号-8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8228号 京网文(2021)0160-042

回到
顶部
更多
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