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技术 > 猪群保健 > 保健方略 > 论规避复合性霉菌毒素中毒症的措施及其展望
作者:芦惟本来源:猪e网时间:2011-03-11 09:31点击:次
2、霉菌毒素处理剂临床应用效果不好的原因探讨 (1)霉菌毒素处理剂的成份与作用 其第一代产品由沸石粉组成。沸石粉是硅酸盐的各种复盐,主要含有Na、Ca、 AI 等金属,称之为水合钠钙铝硅酸盐(HSCAS)。沸石的晶体结构是由硅(铝)氧四面体连成三维的格架,格架中有众多大小不同的空穴和通道(φ几个mu至几十个mu),碱或碱土金属离子和水分子均分布在空穴和通道中,与格架的联系较弱。沸石是非极性物质。晶格中这些空穴和通道构成巨大的表面积可以吸附或过滤大小不同的其它物质的分子,起到分子筛的作用,这种吸附作用不是化学反应,是纯碎的热力学过程。 吸附只能在固——气或固——液界面上发生,然而在胃肠食糜处于胶体状态下,沸石的吸附作用发生在固——液界面上,必须考虑表面能或界面自由能。根据固——液界面吸附的规律可以得知非极性沸石易于吸附非极性的霉菌毒素。它们是AF(黄曲霉毒素)、OT(赭曲霉毒素)、F-2毒素(赤霉烯酮)、T-2毒素、DAS(二醋酸藨草镰刀菌烯醇)、S毒素(黑葡萄穗霉毒素)。但是沸石对这些毒素的吸附力是不一致的,因为要能吸附它们就必须突破固——液相界面自由能的束缚,也就是说被吸附毒素必须付出能量突破固——液界面自由能,然而,每种毒素因自身化学结构决定了它们突破界面自由能的能力是不同的,因此被沸石吸附的量也是不同的,故尔至今没有一种霉菌毒素处理剂可以将它能吸附的多种毒素均以100%效能吸附,那么未被吸附的毒素仍然会被猪体吸收,这就是用这些添加剂后猪群仍然存在霉菌毒素中毒症的主要原因。 吸附是一热力学过程,不是化学反应,吸附环境的温度越低,吸附量越大,如果沸石的离体吸附试验低于体温38度,那么沸石吸附某毒素的量将大于体内实际吸附量。这是众多离体试验结果与临床应用效果不一致的原因之一。 离体试验结果与临床应用效果不一致的第二个原因就是隐性霉菌毒素的存在。63%——88%霉菌毒素在饲料原料中不是游离存在,而是与极性化合物,如葡萄糖等通过共轭键结合的形式存在,这种共轭化合物不为目前应用的检测方法(液相色谱分析法或气相色谱分析法)检出。这些共轭化合物在胃肠中水解后又释放出霉菌毒素,因此饲料检测量大大低于实际含量,如果按饲料检测量来设计霉菌毒素处理剂的添加量自然达不到好效果。 至于对溶于水的极性霉菌毒素如MON(串珠镰刀菌素),DON(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NIV(雪腐镰刀菌烯醇),FB(烟曲霉毒素或伏马菌素)的吸附就更少或不能,因为沸石本身是非极性的。 第二代霉菌毒素处理剂的成份较第一代增多,其中最流行的是改性沸石。通过离子交换,加入改性剂等使非极性沸石既具备非极性又具备极性。即或如此,改性沸石对霉菌毒素的吸附仍然要受上述吸附规律的制约,因此从本质上讲,改性沸石同样不能完全彻底祛除饲料中的霉菌毒素。 第二代霉菌毒素处理剂还添加了生物降解酶成份,如环氧化酶破坏F-2毒素、OT毒素、镰刀菌烯醇的环氧基;添加酯酶裂解F-2毒素内酯环,但是,被降解的次级成分必须是无毒或减毒的。第二代霉菌毒素处理剂还增加了酵母细胞壁脂多糖,使吸附毒物谱更广泛。但是无论添加何种新成份,如果临床上仍然出现阴唇红肿、红眼、红色眼露以及广泛的肝肾损伤就无法言之成功。 (2)CV(变异系数voefficient of variability)决定了霉菌毒素处理剂的作用存在死角。众所周知全价饲料的CV在10%——12% 这种混合均匀度的死角也就成为霉菌毒素处理剂不能完全彻底吸附霉菌毒素又一原因。 三、如何规避霉菌毒素的危害 1、用糙米100%取代玉米。添加霉菌毒素处理剂是目前用来规避霉菌毒素危害的通用手段,遗憾的是,市场上流行的各种品牌的霉菌毒素处理剂临床效果均不理想,与仿单上所言差之甚远,无奈之下,作者选用了不易霉变的稻谷加工成糙米,100%取代玉米收到良好效果。猪群不仅没有了霉菌毒素中毒症的表现,母猪生产性能大幅度提高。 (1)如何获得糙米,将没有外观霉变的稻谷,用砻谷机退去谷壳便得到糙米。糙米的最外层包着一层微赭红的种皮,富含油脂,容易酸败,故糙米不宜久贮,一般夏天不要超过五天。但室温在15度以下,相对湿度75%以下可以较长时间不变质。笔者认为最好是当天用多少就用砻谷机生产多少,100斤稻谷一般可以得到80斤糙米。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