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主页 > 技术 > 技术原创 > 专家教授 > 万遂如 > 保育仔猪的饲养管理与主要疾病的防治

保育仔猪的饲养管理与主要疾病的防治

作者:万遂如来源:中国猪e网时间:2009-04-23 21:15点击:

    据有关报道,在当前我国养猪生产中,仔猪从断奶后到出栏上市,其死亡率高达25%;在仔猪出生后到出栏上市造成猪只的死亡中,其断奶期间引起的死亡约占全程死亡率的40%。因为仔猪断奶时,其各种生理机能和免疫功能还不完善,主动免疫系统还未发育成熟,抗病力低,极易受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加之断奶时多种应激因素(如断奶应激,环境应激、饲料应激、营养应激等)的影响,易诱发疫病的发生。因此,对断奶仔猪加强饲养管理与保健非常重要。本文就断奶后的保育仔猪的饲养管理与主要疫病的防治谈点意见,仅供农村养猪户参考。

    1、 保育仔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1.1坚持“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

        仔猪断奶前,要清理好保育猪舍,安装好饮水器和料槽等,修理好损坏的门窗、猪栏、猪圈、天棚及墙壁、地面、通道、排污沟等,并彻底清扫干净,用高压水枪冲洗2次,干燥后再用卫康或菌毒敌(1:300)或0.2%过氧乙酸等消毒剂反复消毒3次,每日1次,空舍3天后进猪。这有利于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病原体交叉感染。

        1.2  猪舍灭鼠1次,并灭杀各种吸血昆虫,准备好优质的小猪料、常用药品、医疗器械及工具等。

        1.3  仔猪28日龄断奶前要完成猪瘟、伪狂犬病、链球菌病及气喘病等疫苗的免疫。断奶时母猪先下产床离开产仔舍,仔猪原窝不动在产床上停留3-5天后再转入保育舍,有利于防止发生断奶应激,减少各种腹泻病的发生。

        1.4  保育舍要保温又通风,转入仔猪时要求温度:冬季为28℃、夏季为26℃。因为断奶仔猪的体温调节能力和胃肠道的消化机能都尚未完全成熟,对温度要求较高,一般断奶第1周为28℃、第2周为25℃、第3周为23℃、第4周为21℃、第5周为20℃,适宜的湿度为65%-70%。仔猪对低温非常敏感,冷应激可引起肾上腺素在血液中的浓度成倍上升,导致仔猪消化能力降低,生长缓慢,免疫力下降,可诱发病毒性腹泻、肺炎、气喘病及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发生。

        1.5  分群与调教

        仔猪进保育舍时,要按公、母、大、小、强、弱分群,日龄不要相差太大,最好控制在7日龄以内。如能按原窝转群更好,有利于稳定仔猪的情绪,减少应激,避免恃强凌弱,相互争斗造成伤害。饲养密度,每栏以20-25头为宜,夏天数量要少,寒冷冬季数量适当增多,以便仔猪相互取暖,但一定要保证每头仔猪有0.6-0.8㎡的活动空间。对仔猪的调教主要是训练仔猪定点排便、采食和睡卧的“三点定位”,这有利于保持圈内干燥和清洁卫生。每个栏内悬挂1-2条铁链供仔猪玩耍,可避免仔猪咬尾和咬耳等恶癖的发生。

        1.6  采食

        仔猪断奶后5天内要继续饲喂原来的哺乳仔猪料,防止突然变换饲料引起仔猪食欲减少,胃肠不适和消化机能紊乱。少喂多餐,定时定量投放,每天喂料5-6次,5天后可自由采食,并过渡到饲喂保育仔猪料,给予充足的饮水,4周龄断奶仔猪的采食量为每天每头127克。换料时可按30%的比例将小猪料加入乳猪料中,每隔3天再加1/3,直至完全转吃小猪料为止。仔猪断奶前后,其消化道及其酶系统正处于发育健全阶段,一般须经过6-8周时才趋健全。如果这时日粮中的蛋白水平过高,仔猪结肠内蛋白质腐败作用增强,腐败产物的含量增多,吸收进体内的腐败产物也增加。造成结肠内大肠杆菌含量和腹泻指数、仔猪死亡率随日粮中蛋白水平的过量升高而升高。当小猪饲料中豆饼蛋白的比例高于25%时,腹泻病例增多。因此,小猪料应以动物性蛋白为主,控制植物性蛋质白的含量,粗纤维以4%为宜。如在小猪料中按0.02%的比例加入三仪动物药品公司研发的唯泰C231(微生态制剂),可有效的改善仔猪的消化吸收功能,增加采食量,提高饲料利用率,增强免疫力和抗病力,防止消化道疫病的发生。

        1.7  饮水

        从断奶开始,饮用电解质多维加葡萄糖粉加黄芪多糖粉,共饮12天。可有效的增加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降低营养应激,防止圆环病毒2型感染、兰耳病和腹泻等疾病的发生。

       保育舍饲养期一般为4-5周,仔猪生长到65日龄左右,即转入育肥舍饲养。断奶仔猪只要按照上述饲养管理技术去做,并认真落实到位,就能降低保育期的发病率,提高成活率,使仔猪健康生长。

    2  保育仔猪主要疾病的防治

    2.1  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

    2.2.1当前流行形式与特点

        PVC-2是引发本病的主要原因,但不是唯一的病原。本病的发生可能与猪细小病毒(PPV)、兰耳病病毒(PRRSV)、伪狂犬病毒(PRV)、猪链球菌、肺炎支原体、多杀性巴氏杆菌、副猪嗜血杆菌和沙门氏菌等混合感染与继发感染的协同作用、以及不科学的饲养管理、恶劣的饲养环境和各种应激因素的诱发密切相关。当前本病在猪群中血清阳性率高达20%-80%,发病后可在猪群中持续存在12-18个月之久。主要发生于哺乳仔猪和保育仔猪,尤以5-12周龄的仔猪多见,一般于断奶后1-3周开始发病,急性病例发病率可达20%左右,如发生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病死率可达25%以上。我国猪群中发病最多的日龄为6-8周龄,发病率为20%-60%,病死率为8%-35%。由于本病是典型的免疫抑制性病毒病,可抑制免疫细胞的增殖,减少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数量,使其缺乏有效的免疫应答,导致其免疫力低下,抗病力降低。因此,在临床上常见本病与其他病毒,细菌或寄生虫等发生双重感染或多重感染,使病情复杂化,难以防控,这在猪高热病和猪呼吸道病综合征中极为多见。仔猪发病时常表现为食欲减少,进行性消瘦,生长缓慢,颌下与颈部淋巴结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皮肤苍白、黄疸、咳嗽、气喘,呼吸困难、腹泻等症状。

    21 主要防治措施

    2121慎重引种,严防带入隐性感染的传染源

        许多农户引入50日龄左右的仔猪后,10天左右就开始发病,造成死亡,这主要是由于引种检疫不严,而带入了隐性感染的传染源所造成的。因此,要慎重引种,严格检疫,隔离观察,并做1次血清学检查,健康者方可混群饲养或留做种用。

    2122免疫预防

        目前还没有商品疫苗用于PCV-2感染的免疫预防,但已有研制的PCV-2灭活疫苗,用于田间试验,并以取得良好的免疫效果。哺乳仔猪10日龄免疫1次,可获得满意的保护。同时应做好仔猪70日龄之前的各种疫苗的免疫接种,如猪瘟、兰耳病、伪狂犬病、气喘病和链球菌病的免疫接种,这有利于提高仔猪呼吸道和肺脏的免疫功能,减少呼吸道病原体的感染和其他病原的多重感染,能有效的降低PMWS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上述疫苗的免疫程序将在以下各个疾病中分别介绍。

    2123药物保健

        2.1.2.3.1  仔猪断奶前3天,每头肌注猪用转移因子(多核苷酸低分子多肽复合物,大连三仪公司研发)0.2毫升或倍康肽(猪白细胞介素,大连三仪公司研发)0.2毫升,可增强仔猪的免疫功能,降低各种应激反映的发生,提高其抗病力和抗各种应激的能力,避免由于断奶应激而诱发PVC-2与PRRS的发生。

        2.1.2.3.2  仔猪断奶前、后各6天,于1吨料中添加喘速治(泰乐菌素、强力霉素、微囊化包被的细胞因子,大连三仪动物药品公司研制)400克,黄芪多糖粉500克,连续饲喂12天;或者于1吨料中加入支原净100克,强力霉素140克,阿莫西林180克,连续饲喂12天。

        2.1.2.3.3   仔猪转入育肥舍前后各5天,于1吨料中加氟康王(氟苯尼考,微囊化包被的细胞因子,大连三仪动物药品公司研制)400克,黄芪多糖粉或板蓝根粉500克,连续饲喂10天;或者于1吨料中加入利高霉素1.2公斤,阿莫西林200克,连续饲喂10天。可有效的预防病毒性与细菌性疫病的发生与传播。

    2.1.2.4  治疗方案

        发病时可参照下列治疗方案进行综合治疗,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猪用干扰素(大连三仪动物药品有限公司研发),每40公斤体重1毫升,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3-4天,重症可加倍量;猪用转移因子,用法与用量同干扰素,二者分别用生理盐水或灭菌的注射用水稀释,分别肌注;同时配合肌注清开灵注射液,每次仔猪10-15毫升,每日1次,连用3-4天,或者配合肌注复方柴胡注射液,每公斤体重0.1毫升,每日1次,连用3-4天;气喘、咳嗽严重者肌注冰蟾熊胆注射液,每公斤体重0.1毫升,第1次注射后,隔日再注射1次即可。为控制继发细菌病的发生,下午可肌注10%氟苯尼考注射液,每公斤体重0.1毫升,每日1次,连用3-4天。不食者可每日静注1次10%葡萄糖溶液,并加复合维生素,连用3-4天。初步治愈后,休药2天,为防止疾病反复,可再用药2天,第2次治疗可改用复方黄芪多糖注射液或双黄连注射液,每公斤体重0.1毫升,每日1次,并配合肌注头孢噻呋钠注射液,每公斤体重5毫克,每日1次,连用2天。

    2.2兰耳病(PRRS)

    2.2.1当前流行形式与特点

        兰耳病已成为危害养猪业发展的严重疫病,在猪群中广泛存在,我国猪群中兰耳病的感染率(包括抗体阳性和病毒阳性)非常高,几乎找不到兰耳病阴性猪场。母猪隐性感染,持续带毒,可向外排毒达112天,经胎盘感染胎儿,出生后的仔猪带毒可达86天之久。PRRSV是引发猪高热病和呼吸道病综合征的主要病原,造成猪只大批发病而死亡。当前兰耳病的发生与流行,在流行病学上是以持续性感染及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为特征;在临床上则是以免疫抑制及与其他病原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为特征。仔猪发病多出现在5-13周龄的猪群中,一般从5-6周龄开始发病,8-9周龄为发病与死亡高峰,以后逐渐减少,症状表现为体温升高达40℃-41℃,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减食、消瘦、皮肤发白、被毛粗乱、眼睑水肿,少数仔猪耳部和体表皮肤发紫,断奶前仔猪死亡率为80%-100%,断奶后仔猪发病死亡率为20%-50%,如出现多重感染其死亡率更高。当前在临床上多见兰耳病常与圆环病毒2型感染、猪瘟、伪狂犬病或猪流感发生混合感染,并继发感染猪链球菌病、猪肺疫、气喘病、传染性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及仔猪副伤寒等,使症状复杂化,增大了防治的难度和死亡率,双重感染与多重感染的病例约占发病总数的83%。目前在我国猪群中流行的病毒株仍为美洲型,但近年来在全国不同的发病地区也分离到兰耳病病毒变异毒株。2006年从发生高热病的病猪体内分离出的变异毒株的基因序列有缺失现象,与以前的流行毒株的同源性为94%,以变异毒株接种健康试验猪时表现为前肢跪卧,后肢麻痹,不能站立。免疫组织学检查发现脊髓中央管、中脑导水管、单核细胞胞质呈PRRSV强阳性反应,说明分离的变异毒株对脑组织有很强的亲嗜性。

    22 主要防治措施

        2.2.2.1  生物安全、药物保健与治疗方案等参照本文“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防治措施实施,同样可以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故不重复描述。

        2.2.2.2.免疫预防

        仔猪23-25日龄使用高致病性猪兰耳病灭活疫苗进行免疫接种,作后备种猪使用时,于配种前再免疫接种1次。仔猪每头每次加入猪用转移因子0.25毫升,与疫苗分别肌注。可有效的促进抗体形成,提高抗体滴度和机体免疫力,减少免疫麻痹,免疫耐受的发生。

    2.3  伪狂犬病(PR

    2.3.1当前流行形势与特点

        当前,在临床上发病特点是已由典型向非典型发展,转为以隐性感染为主,发病不表现出季节性,而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发生。如一旦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多数病例则表现为与其他病原,如兰耳病病毒、猪瘟病毒、圆环病毒2型、猪流感病毒和细小病毒等混合感染,并继发链球菌、多杀性巴氏杆菌、支原体、大肠杆菌等,呈现出多病原感染的症候群。15日龄以内的仔猪2日龄即可感染发病,死亡率为100%。断奶仔猪感染发病率为20%~40%,死亡率在20%左右。病仔猪表现为神经症状、腹泻、呕吐等。本病也是一种免疫抑制性疾病,常导致免疫耐受,降低机体免疫力和抗病力,引起多病原感染的发生。

    2.3.2主要防治措施

        2.3.2.1药物保健、治疗方案与生物安全措施参照本文2.1项实施,同样可获得满意的防治效果。

    2.3.2.2免疫预防

        伪狂犬病基因缺失弱毒疫苗,仔猪出生后第2天首免,每头每个鼻孔滴入疫苗0.5毫升;30日龄2 免,每头肌注疫苗1毫升,加猪用转移因子0.5毫升。种猪每4个月免疫1次,每年免疫3次,每次每头肌注疫苗2毫升,加转移因子1毫升。

    发生伪狂犬病疫情时可用基因缺失弱毒疫苗紧急预防接种,注射后16~24小时可产生明显的治疗效果。

    2.3.2.3培养健康猪群

        阳性猪群隔离饲养,采血做血清中和试验,阳性者淘汰,每隔4周做1次检查,连续两次血清学检查全部为阴性为止;另一种方法是母猪产仔断奶后(21日龄断奶),尽快分开隔离饲养,仔猪到16周龄时,做血清学检查(此时母源抗体已转为阴性),所有检出的阳性猪淘汰,30日后再做血清学检查,阴性猪合群,最终建立健康的新猪群。

        2.3.2.4猪场严禁与其他动物混养,特别不要犬、猫进入猪舍,彻底消灭鼠类,驱赶鸟类,坚持消毒制度,开展人工受精,可有效的防治本病的传播。

    2.4链球菌病

    2.4.1当前流行形势与特点

        链球菌分为35个血清型(1-34  1/2),D群和S群归为1型,R群为2型,T群为荚膜15型。从病猪分离的菌株多属于1~8型,而其荚膜2型是主道菌株,毒力最强。链球菌主要存在于污染的环境、粪便、灰尘及水中,经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及创伤(如断脐、断尾,去势、打耳号、剪牙及注射等)感染,吸血昆虫(蚊、蝇等)也可传播。仔猪感染发病多表现为败血症和脑膜炎,发病率为30%左右,死亡率达80%。链球菌2型主要危害4~12周龄的猪只,特别是4~6周龄的断奶仔猪发病最多、最严重、死亡率最高,可达50%左右。病猪体温升高至42℃以上,流鼻涕、腹泻、便血、四肢与耳朵发紫、磨牙、空嚼、倒地不起、四肢划水状、头往后仰、不能站立、1~3天内死亡。当前在养猪生产中多见链球菌病已成为猪兰耳病、猪流感、猪瘟与伪狂犬病的继发病,同时又与多杀性巴氏杆菌、肺炎支原体、副猪嗜血杆菌、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等为并发病,造成双重或多重感染,使病情复杂化,增大死亡率,这在猪高热病和猪呼吸道病综合症中特别多见。尤其是发生兰耳病的猪群,极易继发链球菌病,因为兰耳病病毒能诱导和促进链球菌病的发生。本病人也可感染发病引起死亡,对公共卫生构成危害,注意个人卫生防护。

    2.4.2主要防治措施

        2.4.2.1仔猪出生后断脐、断尾、剪牙、打耳号、去势及注射时要严格用碘酊消毒;预防接种和治疗注射要一头猪更换一个针头;发生外伤时要及时按外科方法处理,防止从伤口感染,引发本病。

        2.4.2.2定期驱虫,杀灭吸血昆虫,控制传染源,消灭传播媒介,可防止本病的发生与流行。

    2.4.2.3免疫预防

    猪链球菌多价血清灭活菌苗(包括2型链球菌和C群链球菌),仔猪于18日龄首免,每头肌注2毫升;40日龄2免,每头肌注3毫升,免疫期为半年。接种菌苗后,可使用抗生素,不影响疫苗效果。

    2.4.2.4药物保健

        仔猪断奶前、后各6天,于1吨料中加入氟康王(氟苯尼考细胞因子)400克,板蓝根粉400克,连续饲喂12天;或者于1吨料中加入强力霉素140克,阿莫西林180克,连续饲喂12天,可有效的预防本菌及其他细菌病的发生。

    2.4.2.5治疗方案

        清开灵注射液,仔猪每头10~15毫升,肌注,每日1次,连用4天;同时肌注排疫肽(免疫球蛋白),每50公斤体重1毫升,重症加量,每日1次,连用3天;下午,肌注抗菌肽(生物活性小肽,具有广谱的抗菌、抗病毒作用,大连三仪动物药品有限公司研发),每60公斤体重1毫升,重症可加量,每日1次,连用4天。

        复方板蓝根注射液,每头5~10毫升,肌注,每日1次,连用4天;排疫肽肌注,用量与方法同上述;下午,肌注头孢噻呋钠注射液,每公斤体重5毫升,每日1次,连用4天。

        病情严重者,要采取对症治疗,如肌注30%安乃近,每公斤体重0.2克,每日2次;静注10%葡萄糖溶液300毫升,加维生素B1,每公斤体重0.2毫克,每日1次;镇静可肌注氯丙嗪注射液,每公斤体重1~3毫克,每日1~2次。

        2.4.2.6病死猪只一律深埋或无害化处理,严禁食用、倒卖;猪舍、猪栏、场地、环境及用具要用卫康或强力消毒灵进行彻底的消毒,每天2次。

    2.5气喘病

    2.5.1当前流行形势与特点

        本病呈世界性分布,我国猪群中血清学阳性率高达30%~50%。猪不分年龄、性别和品种都能感染,但以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的易感性最高,症状明显,病死率也高。断奶仔猪一般从6周龄开始咳嗽、气喘,消瘦减食,生长缓慢。病的发生与严重程度与许多因素相关,如猪舍卫生条件差、低温阴冷、通风不良、空气污染严重、长途运输、断奶应激、饲养密度过大,饲料中缺少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可促进本病的发生和病情的加重。肺炎支原体与兰耳病病毒在临床感染上能发挥协同作用,增强彼此的致病力,共同引发猪只发生严重的呼吸道病综合症,造成猪只大批死亡;同时又为多杀性巴氏杆菌、肺炎球菌和猪鼻支原体的继发感染创造有利于条件,使病症复杂化,增大死亡率。本病也是典型的免疫抑制性疾病,抑制T细胞的免疫功能,使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能力下降,导致机体免疫力与抗病力低下,可见本病已是当前危害养猪生产的一个重要疾病。

    2.5.2主要防治措施

        2.5.2.1加强科学饲养管理,全方位落实各项生物安全措施,消除各种应激因素对仔猪的影响,创造一个良好的饲养环境,可有利于防止本病的发生与传播。

    2.5.2.2免疫预防

        进口猪气喘弱毒菌苗,仔猪4周龄每头肌注1毫升,以后每半年免疫1次,效果良好。

        美国辉瑞动物保健品公司生产的猪气喘病疫苗(瑞倍适一旺),仔猪1周龄免疫,每头肌注2毫升。

    2.5.2.3药物保健

        仔猪断奶前、后各6天,于每1吨料中加入氟康王400克,5%爱乐新600克,连续饲喂12天;或者于1吨料中加入支原净110克,强力霉素140克,阿莫西林160克,连续饲喂12天。

    2.5.2.4治疗方案

        排疫肽(免疫球蛋白),每50公斤体重1毫升,肌注,每日1次,连用3天;转移因子,每40公斤体重1毫升,肌注,每日1次,连用3天;穿心莲注射液,每公斤体重0.1毫升,每日1次,连用4天;下午肌注支原净注射液,每公斤体重20毫克,每日1次,连用4天。

        排疫肽与转移因子肌注3天,用量与用法同上述;20%泰乐菌素注射液,每5公斤体重1毫升,肌注,每日1次,连用4天;下午肌注长效土霉素,每公斤体重20毫克,每2日1次,连用3天。

        除外,氟苯尼考、强力霉素、林可霉素、氧氟沙星、壮观霉素和北里霉素等也可用于本病的治疗,治疗时要定期更换用药,防止产生耐药性和病情反复。

        在进行上述方案治疗时,注意对症治疗,如气喘咳嗽严重者可加注冰蟾熊胆注射液或炎康等;强心可用强尔心或安那加等;重症补液可用10%葡萄糖溶液静注。

    2.6副猪嗜血杆菌病

    2.6.1当前流行形势与特点

        副猪嗜血杆菌分为15个血清型,在我国发生最多的是血清4、5型与13型。目前本病呈世界性分布,我国各地猪场均有本病的发生与流行。主要危害2周龄至4月龄的青年猪,特别是以5~8周龄的断奶仔猪最为易感,发病率为10%~15%,病死率可高达50%左右。当前在临床上本病已成为兰耳病、圆环病毒2型感染、伪狂犬病、猪流感、猪呼吸道冠状病毒病的继发病,并与气喘病、传染性胸膜肺炎、传染性萎缩性鼻炎及链球菌病等混合发生,为猪高热病和呼吸道病综合症的主要继发病原之一,对断奶仔猪造成严重的危害。由于病菌多存在于猪的上呼吸道中,成为正常的菌群。当饲养管理不良,存在各种应激因素时常导致内源性感染,暴发本病或使病情加重,增大死亡率。

    2.6.2主要防治措施

        2.6.2.1加强对断奶仔猪饲养管理,落实各项生物安全措施,防止各种应激因素的发生,可有效的控制本病的流行。

        2.6.2.2免疫预防

        副猪嗜血杆菌多价灭活菌苗,仔猪7日龄首免,每头肌注1毫升;28日龄2免,每头肌注1.5毫升。

        2.6.2.3药物保健

        仔猪断奶前后可用喘速治加黄芪多糖粉或氟康王加黄芪多糖粉拌料连续饲喂12天;或者于100公斤料中加入头孢拉定粉100克,恩诺沙星粉80克或者于1吨料中加6%替米考星800克,阿莫西林粉180克,连续饲喂12天,可有效的预防各种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2.6.2.4治疗方案

        排疫肽,肌注,每日1次,连用3天,用量与用法本文前面已有表述;头孢噻呋钠注射液,每公斤体重5毫克,肌注,每日1次,连用4天;下午,肌注庆大霉素,每公斤体重2毫克,每日1次,连用4天。

        排疫肽,肌注,每日1次,连用3天;甲磺酸达诺沙星注射液,每公斤体重1.5~2.5毫升,肌注,每日1次,连用4天;下午,肌注抗菌肽,每60公斤体重1毫升,每日1次,连用4天,重症可加量。

        除外,氨苄西林、氟苯尼考、新霉素、四环素、阿莫西林和磺胺二甲氧嘧啶等药物,用于治疗效果也良好。本菌许多菌株对抗生素都存在耐药性,治疗时最好是先做药敏试验,再选用敏感药物用于治疗,并定期改换药物,治疗效果更佳。

        仔猪断奶是猪只生长过程中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疫病是造成断奶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除了上述重点介绍的6个主要多发传染病之外,还有轮状病毒病、水肿病、猪痢疾、仔猪副伤寒及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疫病,对断奶仔猪也有很大的危害,应与上述疫病一道进行综合防治,侧重提高仔猪的免疫功能和免疫力,降低各种应激因素,加强各项生物安全措施的实施,方可保障断奶仔猪的健康生长。

责任编辑:  

猪易数据

热门讨论

产品直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