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这个话题已经有很多人提过,是我们对现代养殖理念的改变和提升,是件可喜的事情。在我们的现代规模化养殖中,还有很多理念需要改变,如健康管理、成本管理、指标管理和性能改善等等。 |
为什么说疫苗注射不等于防疫,是因为疫苗注射只是防疫工作中的一个手段或一个环节而已。同时,即使注射了疫苗,也有很多因素可以造成免疫失败。
所谓理念,就是看问题的方法。在我们现实生产中,很多理念在极大地影响我们的生产效益。这里,我仅就这个话题谈谈我个人的观点。
一、观念
许多猪场老板认为,注射了疫苗后就一定不会再有该病爆发,其实不然。某猪场曾对已经注射猪伪狂犬疫苗的猪群进行常规检测,血检结果让他们大吃一惊,几乎没有伪狂犬抗体,立即更换另一家的疫苗补打。这个事例告诉我们,群体监测也是防疫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注射后没有产生抗体在生产中很常见,原因也有很多。
例如,某场出现蓝耳病和圆环病毒感染,同时伴有猪副嗜血杆菌、支原体等引起的呼吸系统综合征,保育猪死亡率达到23%以上。当寻求帮助时,老板首先提出的问题是“该用什么药”。由于本人对该场的栏舍状况比较清楚,保育舍温度极不达标,而且地面潮湿肮脏,在那样的环境下,即使给他们灵丹妙药也无法解决问题。首先,应将自己的环境管理好,把外部条件改善后,才是疫苗该起的作用。否则,再好的疫苗都不会有用处。这也是“养重于治”的道理和理念,也说明疫苗不是防疫的唯一要素。
二、疫苗
1.认为进口的产品是最好的
其主要表现在对蓝耳病疫苗的选择上,很多老板不惜花费昂贵的成本去使用进口疫苗。据我所知,已经有很多场注射后不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使健康情况更复杂,损失更大。要知道,蓝耳病毒株的基因亚型及血清型很多,疫苗毒株与你场的毒株不一定形成交叉保护,因此可能缺乏针对性而失去效果。
需和要是两个概念,“需”是指你真正需要的,而“要”往往是凭想当然。最需的是最好的,而最贵的不一定是你真正需要的。
2.猪瘟疫苗
目前很多人都认为,我们一直在使用的猪瘟疫苗现在效果不理想了,于是,超剂量使用细胞苗,或改用脾淋组织苗。其实,不是我国的石门毒株不好了,也不是什么猪瘟毒株变异了,至少到目前还没见到我国权威机构的报道。我认为,更多的还是我们在免疫时很多方面比如注射时间、保存条件、注射质量等可能出错而造成免疫失败。另外,也极有可能是因为体内存在其他致病病毒对猪体自身免疫系统的伤害,而影响了免疫应答的产生。
三、免疫方案
前段笔者曾对湖北省内的中大型规模化猪场做过一次调查,共有84个调查对象场。在众多调查内容里,其中有一个调查内容是对他们正在使用的免疫方案的来源(按照疫苗说明书,当地兽医,别场提供,外来专家提供)上提出问题,回收到的结果分别是36个场(43%)、22个场(26%)、5个场(6%)和21个场(25%)。按照疫苗说明书来做固然也不错,但我们要知道,由于母猪群体的状况不一样,其母源抗体的多少也不一样。如果打早了,疫苗会作为抗原中和仔猪体内的母源抗体,从而使抗体降低。而如果打晚了,仔猪在母源抗体自然消耗完后,与母猪还关在一起会被母猪所携带的病毒感染,已感染后的仔猪再进行疫苗注射也就迟了。因此,每个场的最佳注射时间也可能是不一样的,而厂家说明书给的免疫方案是针对大多数场的平均数据来确定注射时间的。这说明即使是完全按照说明书的方案进行注射,也可能会带来免疫效果不理想。
当出现疫病时或常规免疫时,猪场老板或场长会面对很多的选择做出决定,比如,要注射哪些疫苗?用什么疫苗?活苗还是死苗?进口苗还是国产苗?每头份需要注射多少?这个决定是很专业的,严格地讲,需要真正的技术人员来做出决定。一旦做出错误决定,一方面带来额外成本浪费,另一方面,还可能带来免疫无效或更坏的结果。
因此,我们所提到的防疫,其实严格地讲,应该是健康管理的概念。它包括严格的生物安全制度、定期群体监测、星期生产记录体系的完整、免疫计划的准确、确切的生产和饲养环境管理、饲料原料的把关检查、全出全进体系的运转、新引进后备猪的生物驯化方案、严谨的引种策略、正确的药物和消毒药品使用方案。
希望猪场老板们在健康管理的建设上多做努力,不要把全部希望建立在注射疫苗上。打了疫苗,不等于做好防疫。做好防疫,必定少不了疫苗注射,但不仅仅是这样就够了。猪场生产一定要建立起自己的健康管理体系,并在实践中执着地履行和完善,从多方面来确保防疫工作的稳定,使群体不受疫病的影响。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