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技术 > 猪·库 >

针对浚县“网红”猪场的问答

时间:2021-11-24 17:43来源:抗非大家谈 作者:张保平 点击:
河南浚县老陈的“网红”猪场出名后,业界一片质疑声,因为该场成功防控非洲猪瘟(本文简称“非瘟”)的养猪模式打破了从业者固有的非瘟防控思维,很多人在逻辑观念中认为不可能存在这样的猪
  

河南浚县老陈的“网红”猪场出名后,业界一片质疑声,因为该场成功防控非洲猪瘟(本文简称“非瘟”)的养猪模式打破了从业者固有的非瘟防控思维,很多人在逻辑观念中认为不可能存在这样的猪场。仇华吉研究员在《“网红”猪场的防非“密码”》一文的专家点评中说:“参观者源源不断,谈论者滔滔不绝,疑之信之、褒之贬之、讥之诘之、观之效之,各执一词、莫衷一是”,“老陈的做法彻底颠覆了很多人的认知体系和价值观,当然也可能触动了部分人的奶酪,所以有的人不愿相信甚至坚决反对,这是不难理解的”。

一个新生事物的出现往往会有许多人怀疑。如果新生事物只是昙花一现,无规律可循,这样的新生事物就没有意义;如果新生事物被大量成功复制,其存在具有普遍客观性,就需要分析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和底层逻辑。也许根据现有理论知识,某些人还理解不了客观存在的新生事物,但其客观性仍是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的。“网红”猪场就是客观存在,不会因为业界对其质疑就不复存在或立即消失,只是行业内每个人的从业背景不同、认知水平各异,某些人认识、理解和接受它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时存疑也在所难免。

抗非大家谈公众号《“网红”猪场的防非“密码”》一文全面介绍和剖析了“陈氏养猪法”的具体方法,并从机理上和数据上进行了深入分析,很多对“网红”猪场有怀疑的人看了这篇文章后疑惑顿开。但如果读者只看标题不看内容就给予否定,笔者给予再多的解释也是徒劳的。建议有疑惑的从业者认真阅读一下原文,或者亲自到“网红”猪场考察以辨真伪。

下面就网友在《“网红”猪场的防非“密码”》一文留言中的几个疑问答复如下。

疑问1:"网红"猪场纯属商业炒作

答:“网红”猪场的出现是周围猪场有非瘟疫情后,老陈判断他的猪场不会发生非瘟,遂上报到县畜牧局,作为非瘟防控成功的案例,当地畜牧局带领部分养猪企业到他的场内参观“取经”学经验。因为当时非瘟疫情当头,众多参观者无任何生物安全措施,该场猪群始终没有发病,猪场“屹立不倒”,而被行业从业者深感该场太神奇,所以才成为“网红”。文章发布后,更多人知道了“网红”猪场。虽然有部分生产饲料、微生态和中药的厂家认为是使用了他们的产品的结果,但不管是否有“炒作”行为,“网红”猪场是客观存在的,不是因为炒作才存在的。

疑问2:"网红"猪场真的不发猪瘟吗?扔个大脾试试

答:该“网红”猪场的猪群健康水平高,感染发病的阈值比较高,而不是绝对不会发生非瘟。该“网红”猪场不采取任何消毒切断措施,三年来至少两万多人进猪舍参观,说明该场比一般猪场感染发病的阈值要高得多。

扔进大脾发病的可能性很大(取决于脾脏肿大的原因、大脾是否携带病原、病原种类和病原量的多少,需要具体分析)。“网红”猪场的猪群感染发病的阈值比较高,而不是无限高。有这种想法的还是不要试了, “中招”概率极大。我们应该研究目前环境下为什么他的猪不发病,总结推广学习他的经验,使更多的人受益,而不应该研究怎么能使他的猪发病。

包括非瘟病毒在内的病原都有一个共性:需要一定的感染剂量,猪才会发病。只要我们有效提高猪群非特异性抵抗力,提高猪群感染发病的阈值,发病的几率就小。“网红”猪场长期坚持的模式能提高猪只黏膜的完整性,病毒很难进入机体;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比常规猪场有显著改善,提高了机体免疫力,另一方面减少了有害菌对猪的危害。饲料和环境中益生菌丰富,猪的机体内血红蛋白含量高(详见《“网红”猪场的防非“密码”》第四节“原理与检测数据分析”),也有助于提高猪的综合抵抗力,所以即使有少量的病毒进入机体,也会很快被免疫系统清除,不会发病。但是当环境中病毒含量足够高的时候,还是有很大风险的。所以笔者建议猪场采用物理隔断与生物阻断相结合的方式,减少风险。

疑问3:"网红"猪场只是个例,不能复制

答:“网红”猪场采用目前的模式已经有六七年时间,其关键技术是饲料液态发酵技术,是长时间根据现场的使用情况对发酵的菌种和发酵工艺进行多次的调整,经过验证才有了持续抗病和稳定生产的效果。有很多场在模仿或复制,他们在猪舍内部采取老陈的方法,猪场门口仍然采取消毒隔离等生物安全防控措施。据笔者了解,采用“陈氏养猪法”的猪场成功率在80%以上,普遍反映猪病少了,猪群比以前好养了。学习“陈氏养猪法”不一定要完全照搬,要看透本质、结合实际、因地制宜。

少数模仿不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最常见的问题是菌种没有选择好,选择菌种要与使用目的、饲料原料、发酵现场等相结合;二是猪群本身健康状况差,没有长期坚持;三是发酵模式没有掌握好,母猪与育肥猪饲料发酵程度要有区别,发酵程度视周围有没有疫情要有区别;四是方法不对,“陈氏养猪法”是一个体系,不是简简单单地使用某一个或几个产品。同时要知道机体免疫力提高和环境改善需要一个过程。在使用过程中及时纠偏是可以成功的。

疑问4:"网红"猪场不适合于规模化猪场

答:一个存栏30000多头母猪的公司采用“陈氏养猪法”非常成功。他们所有场的饲养、管理、内部环境控制等都在采用这种模式,猪比以前好养了。但外围的生物安全仍然不敢放松。

大场确实推广难度相对大,原有的干料饲喂设备与液态发酵料不匹配。但最主要的原因是观念问题。船大难调头,老板和团队的观念都需要改变才能实施。“陈氏养猪法”彻底颠覆了以往的逻辑,让人一时难以接受。

疑问5:"网红"猪场从科学逻辑上讲不通

答:“网红”猪场的发酵工艺和成效让很多人觉得解释不通,“一心养猪、目中无毒”却能成功防非也让人大跌眼镜。科学不能解释清楚所有的现象,现有的科学逻辑暂时解释不了的不一定就是伪科学,只是我们还没有研究透彻。习总书记多次强调,共产党做事的一个指导思想就是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只有打破思维的定势,人才更有创造力。

因为使用这种模式会使猪群健康,会冲击一部分人的利益,所以有部分人竭力反对、攻击也是正常的。也有的人认为只有坚持切断才能防非,其他都是“玄学”;还有部分养猪人被形形色色的“专家”长期洗脑,自然难理解老陈成功的防非逻辑。

疑问6:使用液态发酵料虽然会少生病,但会降低饲料效率和生长速度

答:国内外都有关于液态发酵饲料饲养方面的实验,但公开的数据不多。与饲喂干料相比,液态发酵饲料对于促进猪群抗病力或生产性能等方面的成效,正面报道的实验结果占绝大多数,负面报道的实验主要是由于菌种选择不对或者饲料发酵工艺问题。为写好这篇文章,笔者咨询了国内两个推广液态发酵饲喂的公司,他们有大量的数据,但因为正在申报专利或与高校之间有约定,暂不便向外公布。据某大学的试验,采用非常规原料的双低(低蛋白、低能量)饲料液态发酵饲喂,日增重900g/d,虽然料肉比有所升高,但造肉成本只有5.7元/斤左右。笔者曾在保育猪上做过常规配方液态饲料饲喂与干料饲喂的对比试验,生长速度提高10%以上,料肉比降低10%以上,扣除饲料成本后的增重效益显著增加,猪群整齐度显著改善。使用液态发酵饲料,猪群采食量增加,排粪量减少,料肉比降低,造肉成本显著降低。特别是可以使用非常规原料,如淀粉汤、食品厂的下脚料等,能显著降低饲料成本。

“网红”猪场采用液态发酵饲料已经有六七年时间,使用的初衷是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猪群健康度,与非瘟防控无关(当时没有非瘟)。采用的全液态发酵饲料一定要微发酵,如果发酵时间过长,理论上饲料营养会降低,但可消化能和可消化蛋白不一定会降低,加上猪的采食量会提升,即使料肉比会受到影响,成本与干料相比也不会增加。

疑问7:"网红"猪场的猪粪真的不臭吗

不同季节、猪舍不同的通风情况、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觉。在气候温度较高、通风较好时,猪舍基本上没有氨气味道;在气候温度较低、门窗密闭、通风较差时,经常进猪舍的人与很少进猪舍的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经常进猪舍的人感觉基本上没什么味道;笔者很少进猪舍,感觉是以酸味为主、有轻微的臭味。也有人说猪粪有面包的味道,但笔者没感觉到,可能不同的人嗅觉有差异。去其他猪场时,身上的臭味很大,需要洗澡换衣服才能去掉臭味。但进入“网红”猪场的猪舍,无论夏季还是冬季,身上几乎没什么味道,回家不用洗澡换衣服。

“网红”猪场使用的是液态发酵饲料,饲料的消化吸收率较高,粪便产生的氨气相对较少;再者,经常喷洒微生物发酵液,发酵液中含多种有机酸和有益菌,使环境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微生态群。

疑问8:"陈氏养猪法"是唯一可行的防非模式吗

答:非也。非瘟被发现已有100年时间,2018年进入我国。国外典型的防控措施是扑杀、切断。国外的观点很正确,原理很清晰,只要把病猪全部杀死,不让病毒接触到猪,就不会发生非瘟。但中国的国情,把病猪全部扑杀、不让猪接触到非瘟病毒很难做到,并且成本很高,特别是对于中小规模猪场而言更难做到。中国人民是非常有智慧的,探索了很多能有效防非的各种模式,比如奇昌模式、三德模式、长荣模式、猪世纪模式、阳光猪舍模式等。成功防非的模式大都是以猪为中心,让猪自身强大起来,而不是以病毒为中心。“网红猪场”因为完全开放,可随意参观,过于神奇,关注度高,但“陈氏养猪法”不是唯一的成功防非模式。

疑问9:对"网红"猪场用疑似非瘟的血样所做的试验的质疑

2021年10月11日,老陈用疑似非瘟死亡猪的血液涂抹在自家猪只的鼻子和身体上,至今(11月23日)已43天,猪仍然很健康。有人提出质疑,认为死亡的猪不一定是非瘟所致,涂抹的血液可能量太少。需要说明的是,死亡的猪来自另一个场,那个场连续死亡几十头猪,死亡的猪身上发紫,鼻子出血,猪场大量卖猪。即使不是非瘟,也是急性传染病,将如此病死猪的血液,涂抹在自己的猪只身上,估计没有哪个养猪人胆敢在自己的猪场如此操作,毕竟风险太大。笔者认为没有必要过于纠结是不是非瘟病毒感染,也没有必要追究病毒含量高低,因为不是专门做科研的,没有那么严谨。这个试验至少说明只要猪健康,黏膜完整,病毒很难进入机体,猪也不会轻易发病。而我们很多猪场,因为饲养员回家参加宴会,或者工作人员接触一下拉猪车,都会给猪场带来灾难。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王雨玲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银牌VIP会员 注册时间:1970-01-01 08:01 最后登录:2021-11-25 08:11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