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 介
猪增生性肠病(PPE),亦称回肠炎,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该病对养猪业造成的损失极大。本病最早报导于1931年,当时称为“猪肠道腺瘤病”,从那以后,还有许多其他命名。PPE的病原为革兰氏阴性弯曲杆菌,专性寄生细胞内的细菌。感染的动物会出现腹泻、增重缓慢、失重,在同龄组被感染的非哺乳猪和初产母猪会偶尔出现突然死亡。由于本病造成的损失极其严重,目前迫切需要研究控制本病新方法。 由美国国家动物保健监控系统的研究表明,PPE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大约可达2千万美圆。另外,在巴西的几项试验研究也显示,本病广泛存在于猪群中。
材料和方法
本试验在巴西的Minas Gerais 的一家(分娩到育肥)猪场进行,应用PCR技术和免疫过氧化物酶技术诊断出该场猪群确实存在回肠炎问题。
1. 首先进行全场的流行病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93日龄的仔猪的血清学阳性率为33.3%,这说明猪群早已感染此病。
2. 试验处理:每组50头猪,各设2个重复。试验组分类如下: A组:空白对照组;B组:治疗组,饲料中添加20ppm纽弗罗; C组:治疗组,饲料中添加40ppm纽弗罗; 治疗组连续14天添加药物。 试验过程中,猪场保存原有的管理模式。
3. 其他测试:试验前和试验后14天,进行血清学测试。
4. 试验步骤:
1) 每天观察115日龄的试验猪2次,主要观察死亡率和腹泻发生率。
2) 腹泻的评价标准分三个等级:I级:正常;II级:糊状;III级:水便
3) 运用PCR技术判定治疗效果,主要检测粪便内胞内劳森氏菌数。
4) 采集10头猪的血样,样本以猪场33.3%发病率为基础,可靠水平为95%。
5) 血样采集时机为试验刚开始、开始后7天和试验结束。
6) 根据PCR试验的要求,血样在20℃保存。
7) 为了判断试验中的血清学转化,在试验前后分别采集每个试验组中的10头猪的血样,用来做免疫过氧化物酶试验。
8) 在试验初和结束分别测量试验动物的体重。
结果和讨论
1. 试验前的血清学测试记录列在表1中。试验组C的血清学阳性率下降100%。
表I 82日龄猪血清学结果,免疫过氧化物酶测试结果
组 别 |
免疫过氧化物酶测试阳性率
|
血清学阳性率减少百分比 |
|
0天 | 14天 | ||
A |
30% |
20% |
33.3% |
B |
20% |
10% |
50% |
C |
20% |
0% |
100% |
2. 表II 所示,试验结束时,A组增重
组 别 | 试验初平均体重 | 试验末平均体重 | 试验结束后平均增重 |
A | |
|
|
B | |
|
|
C | |
|
|
3. 试验中,100%的用药猪的腹泻标准都为I级。 4. 表III为免疫过氧化物酶测试结果,表中可以看出,A组血清学阳性率降低33.3%;B组降低66.6%;C组降低72%。
表III 免疫过氧化物酶测试回肠炎的结果
组 别 |
免疫过氧化物酶测试的动物阳性数 |
血清阳性率减少百分比 |
|
0天 |
14天 |
||
A |
3 |
2 |
33.3% |
B |
3 |
1 |
66.6% |
C |
4 |
1 |
75% |
5. 表IV为用PCR技术测得的胞内劳森氏菌的结果。 试验开始时,A组的阳性率为60%;B组为10%;C组为30%。 纽弗罗治疗7天后,A组的阳性率为20%;B组阳性率为开始的5倍;C组阳性率减少了33.3% 试验结束时,C组100%为阴性;B组阳性率减少60%;A组阳性率减少50%。 表IV PCR测试回肠炎的结果
组 别 |
动 物 阳 性 百 分 率 |
||
0天 |
7天 |
14天 |
|
A
|
60% |
20% |
10% |
B |
10% |
50% |
30% |
C |
30% |
10% |
0% |
结 论1) 试验结果表明,应用纽弗罗对回肠炎阳性猪场的猪的增重有促进作用。 2) 除用药外,改善饲料管理能增进治疗效果。 3) PCR测试结果表明,应用40ppm的纽弗罗能清除回肠炎的致病因素(胞内劳森氏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