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技术 > 猪病防治 > 传染病 > 猪瘟 > 近几年中国猪场猪瘟流行特点、抗体检测报告分析诊断与防治对策
作者:佚名来源:猪病网时间:2016-09-02 09:16点击:次
猪瘟是一种急性、热性、高度传染的病毒性传染病。可分为急性、慢性、迟发型。国际兽医局将此病列为A类传染病。我国于1955年研制出的猪瘟兔化弱毒苗,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和优良的免疫原性,有的国家使用此疫苗消灭了猪瘟。 一、猪瘟(CSF)病原 猪瘟病毒是黄病毒科瘟病毒属,单股RNA,单一血清型。毒力性状不稳定,有毒力反强的可能。20℃可存活2周,4 ℃可存活6周以上。与同属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有高度的同源性,抗原关系密切。 二、猪瘟(CSF)流行情况 1.猪是唯一的自然宿主 2.各年龄的猪均可感染发病 3.潜伏期:5-7天,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春秋较为严重。 4.野猪可感染猪瘟 5.病猪和带毒猪是传染源,可通过分泌物排毒。 6.经扁桃体、口腔和呼吸道粘膜感染 7.可垂直传播 8.免疫母猪的后代可受到一定的保护 三、近几年猪瘟发生的特点 1、大规模猪场主要呈散发 2、小型猪场、散养猪场多发 3、典型的少见,温和型的多见 4、引起流产、呼吸困难、腹泻等 5、新生仔猪可表现“抖抖病”、共济失调 6、持续感染(亚临床隐性感染) 7、胎盘垂直传播 8、妊娠母猪带毒综合征(母猪繁殖障碍) 9、新生仔猪免疫耐受 四、猪瘟发生的原因 1、免疫抑制:PRRS 、PCV-2感染后猪瘟发病率更高,饲料霉菌毒素的作用。 2、免疫程序不合理—应排除母源抗体的干扰 ![]() 3、疫苗接种操作不当,尤其是小饲养户,难以保证效果 4、疫苗品质影响: 不同剂量的免疫效果差别很大: 80-100PD50(320-400万RID—兔体反应量)可防止亚临床感染;欧洲规定肌注剂量为100 PD50(400 万RID),我国规定每头份剂量为5万RID;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污染:牛睾丸原代细胞生产的兔化弱毒疫苗差别很大(小牛血清污染) 疫苗的运输、保存不当 不良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 5、病毒的遗传变异: 3 个亚群:HCV-1(古典型)、HCV-2、HCV-3 ; 我国的研究发现:HCV毒株与传统的石门系强毒和兔化弱毒疫苗毒抗原基因有较大差异; 但当前石门株猪瘟疫苗对当前猪瘟毒株保护是确切有效的。 五、猪瘟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最急性型:突然发病、高热、发绀、皮肤出血等; 急性型:高热、沉郁、迟缓、结膜炎、皮肤发绀或出血、便秘和腹泻交替、公猪包皮积尿;哺乳仔猪有神经症状 亚急性型:病程20-30天;慢性型:消瘦、贫血、衰弱,步态缓慢无力、食欲不振,僵猪,怀孕母猪流产等; 温和型:发热、腹下淤血、尾耳坏死; 耳、颈部皮肤出血;淋巴结、皮下出血;会咽软骨出血;淋巴结周边出血;肺炎和心肌出血;膀胱出血;肾脏出血;胃底粘膜和肠浆膜出血点;猪瘟扣状溃疡。 六、猪场猪瘟控制措施 1、选择高效、安全的猪瘟疫苗: 猪瘟疫苗仍是仍是控制猪瘟的最好方案;抗原含量要高;正常兔化弱毒苗,考虑适当加大剂量;没有BVDV的污染;一些厂家的脾淋苗或ST细胞苗,效果可能不错;尽量避免使用猪瘟/丹毒/肺疫三联苗; 2、加强监测,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最好根据母源抗体的效价确定 首免日龄,避开母源抗体的干扰。 群体保护率应在90%以上;抗体应在≥1:32才能产生保护;确切的抗体检测需要更有效准确的检测手段(Elisa、PCR等); 3、通过实验室检测,净化猪场猪瘟; 4、建立生物安全体系: 严格把住引进种猪关。及时淘汰带毒猪和外观不健康的猪。猪场实行定期消毒和全进全出制度。制定严格定期地检疫制度和群体免疫效果监测制度,以随时掌握本场的疫情和免疫抗体水平。 5、发生猪瘟的猪场,可考虑加大剂量紧急接种,出生仔猪进行超免。
责任编辑:牛海利 |
猪病防治 | 猪病解析 传染病 呼吸道病 寄生虫病 繁殖疾病 兽药常识 消化道病 猪病大全 |
猪群保健 | 保健方略 疫苗免疫 添加剂进展 中兽药进展 |
锥嗡茄?/strong> | 公猪饲养 空怀母猪 妊娠母猪 哺乳母猪 乳猪/仔猪 保育猪 育肥猪后备猪 |
遗传育种 | 品种图谱 引种指南 人工授精 品种介绍 遗传育种 |
猪病图谱 | 细菌病 病毒病 繁殖病 营养代谢病中毒病外科病内科病寄生虫病猪解剖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