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技术 > 猪场管理 > 免疫口蹄疫疫苗后发生不良反应如何处理?
作者:唐猛来源:中牧生物时间:2024-07-24 11:05点击:次
一、接种口蹄疫疫苗后一般会出现哪些不良反应? 动物机体对疫苗的免疫反应是抵抗疫病感染的重要防御反应,但机体对外源性抗原的免疫反应有时会伴随不同程度的组织损害和机能紊乱,造成机体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无论国内生产的疫苗还是国外生产的疫苗接种动物后都有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免疫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的症状按照病理征兆主要有以下临床表现: 1、注射部位肿胀。 2、发热: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体温升高。 3、过敏反应:全身发软,突然倒地,体温下降,休克或呼吸加快,呼吸困难,焦躁不安,口角出现白沫、流涎,肌肉震颤,共济失调,对各种刺激反应迟钝等,甚至可能因抢救不及时发生孕畜流产、动物死亡等。 4、应激反应:晕厥或应激性休克,甚至怀孕母畜流产。 5、发病和死亡:病弱的动物由于应激反应可能导致原有病情加重甚至死亡,隐性感染的动物由于应激反应可能会导致加速发病。如某猪场由于猪处于猪丹毒隐性感染,在免疫口蹄疫疫苗三天后出现母猪流产、育肥猪死亡的现象。其根本原因是动物在注射疫苗时就处于非健康状态。这种情况在农村散养户、小规模养殖户发生较多。 二、发生不良反应后该如何处理? 根据不良反应发生的临床症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根本原则是对症治疗。 1、注射部位肿胀:对肿胀部位热敷。如果在屠宰时发现局部无菌性肉芽肿的组织应将其剔除。 2、倒地休克:立马注射肾上腺素或者用提前准备好的冷水浇淋倒地动物的头部。 3、发热:动物呈现一过性发热现象,一般1-3h后症状自行消失,如果发热表现严重,需用退热药物及时治疗。注意,发热不可使用肾上腺素 4、过敏反应:出现过敏反应,特别是速发型过敏反应,应立即用抗过敏药物治疗。常用的抗过敏药物有:马来酸氯苯那敏注射液、盐酸异丙嗪注射液、盐酸苯海拉明注射液和盐酸肾上腺素等,此外,葡萄糖酸钙、氯化钙、维生素C等除可解痉外,还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和减轻皮肤与黏膜的炎症反应。
责任编辑:庄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