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技术 > 饲料营养 > 饲料料加工过程中的高温制粒过程能杀灭PEDV,ASFV等病毒么?
作者:PIC中国来源:猪e网时间:2024-04-30 09:41点击:次
在饲料加工厂,生产仔猪教槽料的时候使用2次制粒很普遍。第一次制粒在85°C以上高温条件下,把谷物,豆粕等原料调制,然后制粒。目的是提高原料的消化率和减少抗营养因子。然后,颗粒被打碎,添加其他营养成分,例如乳清粉,高消化率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维生素预混料,等再经过一个65°C-75°C的制粒过程。 在高温下,氨基酸和还原性糖会产生美拉德反应,使得饲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发生改变,例如颜色改变,焦化等,营养价值可能降低。而对于其他阶段的饲料,例如中大猪料和成年猪料,还原性糖含量很低,不必担心美拉德反应的负面作用。 通常进行一次性制粒在猪流行病在2018年发生以后,在养猪行业的推动下,饲料企业从被动,到主动拥抱生物安全理念。很多企业已经做了调整,例如,在饲料加工过程中,把调质器,改成保质器,增加原料在高温下作用的时间到3分钟。 研究表明,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70°C高温下,猪流行病病毒10分钟可被灭活,失去感染性。也有研究表明,在有粪便的情况下,65°C,1分钟可被灭活。 对于猪繁殖和呼吸综合症病毒,70°C以上,1分钟灭活;65°C,5分钟灭活。对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70°C10分钟灭活;80°C1分钟内灭活。综合分析,我认为第一次高温制粒是能够有效杀灭以上高危害病毒的。 但是,第一,前面其他专家讲了,病毒污染饲料不光是通过原料污染。也可能是原料污染了车间和环境;也可能是工人携带了污染材料从而污染了环境和车间;也可能是卡车带进来了病毒。 第二,我国还有很多比例的用户购买预混合饲料自己配制全价料,并不具有使用制粒料的条件。 所以,不能简单认为使用了高温制粒料就高枕无忧。需要推动饲料厂采用全面的生物安全管理风险点,从而保障饲料生物安全。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