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频道

主页 > 技术 > 疾病防疫 > 猪蛔虫病的流行特点、预防及治疗

猪蛔虫病的流行特点、预防及治疗

作者:网络综合整理来源:网络综合整理时间:2024-03-26 10:21点击:

猪蛔虫病是由猪蛔虫寄生在猪小肠中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消化道内寄生虫病,主要危害3~5月龄的猪,患病猪生长发育停滞,成为“僵猪”,严重者导致死亡。

1 病原及发育史

猪蛔虫是寄生于小肠肠腔或胆管中最大的寄生虫。虫体细长,雄虫长14~28cm,雌虫长20~40cm,圆柱形,前端钝圆,后端较细;新鲜蛔虫呈粉红色或稍带黄白色,体表光滑。

正常的猪蛔虫受精卵为短椭圆形,黄褐色,卵壳内有一个受精卵细胞,两端有半月形空隙,卵壳表面有起伏不平的蛋白质膜,通常比较整齐。有时粪便中可见到未受精卵,偏长,蛋白质膜常不整齐,卵壳内充满颗粒,两端无空隙。

猪蛔虫的发育不需要中间宿主。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充足空气的条件下发育为第1期幼虫,经13~18d卵内进一步发育形成第2期幼虫。此时的虫卵并无感染力,需在外界经过3~5周的发育成为感染性虫卵,并污染饲料、饮水,附着在泥土、母猪乳房上,通过采食、饮水、仔猪哺乳等而感染。感染性虫卵被猪吞食后,在猪的小肠内孵化,然后进入肝脏,再经血液流移行到肺脏,最后重新进入小肠发育为成虫,多于感染后35~60d成虫开始排卵。

2 流行特点

由于猪蛔虫的生活史简单,其发育过程不需要中间宿主;蛔虫卵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在土壤中可存活数月甚至数年;猪蛔虫的繁殖力强等,多种原因导致规模化猪场蛔虫病感染率较高,危害普遍。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与饲养管理条件、环境卫生状况密切相关。猪群饲养密度大、卫生条件差、饲料营养不均衡等,均可导致本病发生,尤以3~5月龄仔猪更易大批感染,且病症严重,常有死亡。

3 诊断要点

3.1 临床症状

大量幼虫移行至肺时可引起蛔虫性肺炎,病猪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不食,咳嗽,呼吸加快,体温升高。幼虫移行还可导致嗜酸性白细胞增多,可出现荨麻疹和兴奋、痉挛、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成虫寄生在小肠时,机械性地刺激肠黏膜,引起腹痛;蛔虫数量较多时常聚集成团,堵塞肠道,甚至可引起肠破裂;如果蛔虫从小肠进入胆管,还可造成胆管堵塞,引起黄疸等症状,在肝脏蠕动时可在表面见到云雾状痕迹。另一方面,成虫夺取宿主大量的营养,使仔猪发育不良、生长缓慢、被毛粗乱,形成僵猪,降低饲料报酬。

3.2 虫卵检查

如能在粪便中直接观察到猪排出的蛔虫,即可确诊。

采用饱和盐水漂浮集卵法,通过检查粪便中猪蛔虫虫卵的数量,可诊断并评估猪蛔虫病感染的程度。一般,1g粪便中猪蛔虫虫卵数在500个以下为轻度感染,500~5000个为中度感染,超过5000个为严重感染。剖检时如在猪小肠中发现虫体,或在肺脏发现蛔虫幼虫,或在肝脏上发现蛔虫幼虫蠕动时留下的云雾状痕迹,即可做出确诊。

4 预防

4.1 保持环境、饲料、饮水清洁

猪舍内要清洁干燥,通风透光,定期消毒。运动场干净整洁,土质地面可于春秋铲除表土更换新土,使用垫草的要定期按时更换。大猪、小猪实行分群饲养。引进猪先进行隔离饲养,进行1~2次驱虫后再并群饲养。饲料现用现配,饮水保持清洁,避免被粪便污染。粪便处理场要远离猪舍,粪便和垫草运到处理场后要进行堆积发酵或挖坑沤肥等生物热处理,以杀死虫卵。

4.2 提高猪群健康水平

日粮全价、营养平衡,保证仔猪体质健壮,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4.3 预防性驱虫

规模化猪场驱虫建议:种猪群每3个月驱虫1次;仔猪60日龄驱虫1次。可选用复方伊维菌素拌料饲喂:空怀、妊娠、泌乳母猪饲料中添加1.5~3kg/t,妊娠母猪分娩前10~15d驱虫;仔猪饲料中添加1kg/t,在转群前喂用;公猪饲料中添加4kg/t。

5 治疗

常用药物及用量:阿苯达唑,内服一次量5~10mg/kg体质量;芬苯达唑,内服一次量5~7.5mg/kg体质量;阿维菌素,内服一次量0.3mg/kg体质量,皮下注射时,以阿维菌素B1计,0.3mg/kg体质量;左旋咪唑,内服一次量7.5mg/kg体质量,皮下、肌内注射一次量7.5mg/kg体质量。

责任编辑:王恩慧  

猪病防治 猪病解析 传染病 呼吸道病 寄生虫病 繁殖疾病 兽药常识 消化道病 猪病大全
猪群保健 保健方略 疫苗免疫 添加剂进展 中兽药进展
锥嗡茄?/strong> 公猪饲养 空怀母猪 妊娠母猪 哺乳母猪 乳猪/仔猪 保育猪 育肥猪后备猪
遗传育种 品种图谱 引种指南 人工授精 品种介绍 遗传育种
猪病图谱 细菌病 病毒病 繁殖病 营养代谢病中毒病外科病内科病寄生虫病猪解剖学

锐奇数据

热门讨论

热门猪病

产品直通车

百度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