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淫雨霏霏,像是个絮絮叨叨的老太婆。每天淅淅沥沥的雨下个不停,空气极度潮湿,让人感到压抑、不适,我仿佛感觉到猪舍里不安的情绪也正在不断滋生酝酿。真的好期待有一抹阳光来抚慰呀!可它偏偏硬起了心肠,不让你如愿。可苦了这些猪。我仿佛看见复苏的螨虫正淫笑着在猪的柔嫩的身上放肆的游荡、蹂躏。我咬牙切齿,恨不得立刻喷撒药液来个快意恩仇,可“湿“力不允许呀!除湿还来不及呢,哪敢再淋猪除虫。唉,这次花了近一个月时间的驱虫计划以失败告终,白瞎了这白花花的银子。
写在这里,感觉我的脸都有些发烫,有点被打脸的感觉,对于该不该写这篇帖子,我也是纠结的。看着猪猪在墙壁上拼命的摩擦,心里五味杂陈。连这玩意儿都没搞定!?还谈什么“诗和远方”。
难道是2019年的这一场“雪"来的比以往更加的猛烈。借口也太牵强了一点。
难道是对它没有足够了解重视?错!以前也是深受其害,它的危害性耳熟能详,最致命的是它可能会促进母猪便秘及泪斑的行成,产生免疫抑制,再联合它七大姑八大姨,使猪亚健康状态进一步恶化,让咱兜里的银子去得更加彻底。既然明白,那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执行力不够?操作不规范?药量不够?药质量有问题?这也不应该呀,我是超剂量使用的内服驱虫药,连用了三次,分别使用三个产品,不可能每个产品都是假货吧。并且又结合外用药双甲脒淋浴一次,本来打算7天后再淋浴一次的,却被变态的天气阻止了。墙壁地面等也顾及到了的,卫生也搞了的。按理应该有效果才对。为啥现实啪啪打脸呢?
老农民遇到新问题,究竟是哪一个环节出错呢?心里好象有了答案,但还是吃不准。很可能是投药方式不对。我采用的是传统方式——一次足量并间隔给药的方式。这种传统方式已延续了几十年了,虽然有采食不均的隐患,但,暴力,简单有效,一劳永逸,重要的是习惯了。对于后来推广的连续用药新方式也就不以为然了。
究竟是不是这个原因呢?还有待采用连续给药方式的友友们指明。还有一个问题,虽然说全群用药更彻底,但是对于怀孕母猪还是有争议的。有的驱虫药说明孕畜可用,但同时也不提倡妊娠前期给药。这就让人不敢轻举妄动了。“一刀切”“不留死角”似乎也就成了一句空话。跟胎做,还是普防?各有什么优缺点?矛盾如何化解?针对保育,分娩,怀孕两两杂混或三者杂混的猪舍又该怎么应对?欢迎发表您的意见和看法?望不吝赐教!

责任编辑:静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