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技术 > 饲养管理 > 猪场建设 > 猪舍设计与猪场建设流程与细则
作者:佚名来源:养猪职业经理人时间:2018-04-07 10:49点击:次
生产区规划设计 1规划布局 2、高效工厂化猪场猪舍面积 猪舍单体设计思路 1猪栏设备工艺设计 2猪栏设备配置 注:栏位包括饲养猪群栏位和周转机动栏位。隔离、后备舍以半漏缝为主,南方高温高湿地区、最低气温不低于零度,隔离、后备舍可考虑采用全漏缝。 猪场清粪系统设计 1清粪系统工艺设计 2清粪系统设施配置 环控系统设计 1设计依据 在夏秋季炎热天气,配置风机、水帘降温,猪舍室内温度须控制在猪群舒适范围,通风采用纵向大通风模式,通过大风速产生风冷效应,降低猪的体感温度。在冬季寒冷天气,配置天花通风窗及地沟风机、风机通风换气,猪舍室内换气量高于猪群最小呼吸量。春秋冬季通风量平缓变化,通风模式平滑过渡,不对猪只造成应激。 由能量守恒定律可建立模型“猪群产热+围墙传递室外热量+屋面传递室外热量-通风带走热量-水帘带走热量-室内水汽蒸发带走热量=室内热量 ”,室内热量的控制决定室内温度的变化。通过增加建筑材料隔热性能,利用风机水帘等方式可达到降低温度的目的。 猪舍室内温度控制表 猪舍室内通风量控制表 注:数据来源于《GBT 17824.3-2008 规模猪场环境参数及环境管理》 2环控系统工艺设计 01、华中地区设计标准: 各猪舍夏季炎热时期采用纵向通风模式,开启水帘和风机,从水帘处进风,山墙风机排风换气,利用水帘蒸发和风冷效应实现通风降温;冬季低温时期采用垂直通风模式,开启天花进风窗和部分山墙风机地沟风机,关闭水帘进风口。既满足猪只最小通风量需求,又避免冷应激和热量散失。春秋季节采用纵向/横向+垂直通风模式,根据外部气候温度变化平缓过渡通风模式,进风口在天花进风口和水帘进风口之间逐步切换。 a、 配种怀孕舍、 隔离舍、公猪舍、后备舍 两栋式配怀舍夏季纵向通风 隔离舍、公猪舍、后备舍夏季纵向通风 猪舍冬季垂直通风(屋檐口进风,新鲜空气经天花进入舍内,污气由风机抽走) b、栋式分娩舍夏季纵向通风 保育舍夏季纵向通风 考虑南方及中部地区高温高湿气候,夏季分娩舍采用纵向通风;夏季开启水帘,新鲜空气降温;冬季关闭水帘,新鲜空气直接进入屋檐口,冬季新鲜空气由天花小窗进入猪舍,污气由风机抽走。保育舍夏季纵向通风,其他季节与分娩舍一致。 4环控系统设备配置 饲喂系统设备设计 1设计依据 01、饲料厂饲料存放在成品散装仓或吨袋,存放时间为_3_天;猪场内存放时间为_6_天;保证饲料新鲜度和场内饲料运输防疫控制,同时猪场饲料存量充足,预防恶劣天气出现饲料运输问题。 02、饲料品种 ▶️专门用于贮存的转运料塔 2饲喂系统设施配置 ▶️保育车间内景 供暖系统设备设计标准 1设计内容 猪场供暖设计方案的内容由供暖模式、供暖能源和供暖设备三部分组成。 01、供暖方式:以自动化集中供暖模式代替煤炉、热风炉分布供暖模式,减少能源损耗,降低成本,减员增效。 02、供暖能源:燃料采用生物质、天然气、石油液化气等环保高效能源,提高供暖系统的升温效率; 03、供暖设备:散热片、地暖板控制器、电磁阀等关键部件采用进口设备,保证供暖系统运行安全、高效、控温精准,提高系统使用寿命。 2设计依据 由能量守恒定律可建立模型“需要补充热量=建筑损失热量+通风损失热量-猪群发热量”,室内热量的控制决定室内温度的变化。通过增加建筑材料保温性能,利用供暖系统等方式可达到升温保暖的目的。 在寒冷季节,猪舍配备供暖设备,控制室内温度在猪群舒适范围。舒适范围见下表。 猪舍最佳温度表 不同地区各类猪舍供热指标 3供暖模式工艺设计 4供暖系统设备配置集中供气+空间加热器 ▶️保育舍的空间加热器 水电系统设备设计标准 1设计原则 01、场内主电路采用TN-S供电系统,全场电路线路采用RVV、BVV等国标铜芯电线电缆,预防触电,保证安全。舍内水线系统采用PVC水管,沿天花布设,提高安装效率,铺设美观;配置减压阀,保证舍内水压稳定,节约用水。 02、漏电开关、电线电缆采用斯奈德等国外优质品牌,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2水电系统工艺设计 3水电系统设备配置 保障措施及应急预案 1、保障措施及应急预案设计 2保障措施及应急预案设施配置
责任编辑: |
猪病防治 | 猪病解析 传染病 呼吸道病 寄生虫病 繁殖疾病 兽药常识 消化道病 猪病大全 |
猪群保健 | 保健方略 疫苗免疫 添加剂进展 中兽药进展 |
锥嗡茄?/strong> | 公猪饲养 空怀母猪 妊娠母猪 哺乳母猪 乳猪/仔猪 保育猪 育肥猪后备猪 |
遗传育种 | 品种图谱 引种指南 人工授精 品种介绍 遗传育种 |
猪病图谱 | 细菌病 病毒病 繁殖病 营养代谢病中毒病外科病内科病寄生虫病猪解剖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