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技术 > 猪场管理 > 母猪非生产天数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收藏
作者:佚名来源:猪e网时间:2016-03-30 11:08点击:次
我们已经知道母猪有很多生产技术指标,如产活仔数、断奶重和断奶仔猪数、年出栏肥猪头数等,这些都与猪场的经济效益息息相关,而母猪的非生产天数却是影响繁殖生产效率最关键的指标。现在,对母猪非生产天数在实际生产中的作用认识并应用的企业还为数不多,要想进一步提高猪场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母猪非生产天数作为猪场的有效管理指标之一,必须引起经营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1、母猪非生产天数的概念及其计算 1.1 母猪非生产天数的概念 成年生产母猪和超过适配年龄的后备母猪(一般的猪场管理软件都设定230天为后备猪初配日龄)既没有妊娠,也没有哺乳的天数,称为非生产天数(Non-productive Days,缩写为NPD)。如果母猪配种后返情或流产,从配种到死亡或淘汰的这段时间也称作非生产天数。而母猪在断奶后有5~7天的配种间隔是必需的,又称为必需非生产天数。 1.2 母猪非生产天数的计算 根据母猪非生产天数的概念,NPD=365一[生产母猪年产胎次×(平均哺乳天数+母猪妊娠天数)],其中母猪妊娠天数通常以114天计算。还可以推算出生产母猪年产胎次=(365一NPD)/(平均哺乳天数+母猪妊娠天数)。例如,某个规模化猪场,预定指标是每头母猪年产2.3窝,21天断奶,那么NPDY=365-[2.3×(21+114)]=54.5天,即每头母猪年非生产天数为54.5天。 2 母猪非生产天数的来源及其带来的损失 2.1 母猪非生产天数的来源 后备母猪非生产天数主要指超过适配日龄(230天)的天数。成年母猪则指仔猪断奶后到下次配种的天数,这期间有5~7天的配种间隔是母猪断奶后为下次发情做准备的,是必需的非生产天数,也是不计算在内的;主要计算的是母猪配种后返情损失的天数,妊娠到流产损失的天数,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空怀损失天数和死亡以及淘汰损失的天数,这些则是非必需的母猪非生产天数,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非生产天数。 2.2 母猪非生产天数造成的损失 现在以一个饲养500头基础母猪群的猪场为例,假设必需NPD为7天,非必需的NPD为O天,如果母猪21天断奶,其理想年产胎数为:365/(114+21+7+O)=2.57。而母猪的实际年产胎数=365/(114+28+7+NPD)。当母猪21天断奶,NPD=7天时,其实际年产胎数=365+(114+21+7+7)=2.45,它的年非生产天数NPD=365一[2.45×(21+114) ]=34.25。同样,当母猪21天断奶,NPD=2O天时,其实际年产胎数=365+(114+21+7+20)=2.25,它的年非生产天数NPD=365一[2.25×(21+114)]=61.25。也就是说当每个胎次的非生产天数由7天增加到20天时,母猪的年非生产天数的差别是61.25-34.25=27天。以每头母猪日采食量为2.5千克,每千克饲料的价格是2.9元计算,那么500头母猪群年消耗饲料费用将增加500×2.5×2.9×27=元,一般认为饲料成本约占总成本的7O%,那么猪场每年的母猪饲养总成本将增加97875/70% =139821.43元。另外由于母猪非生产天数的增加,不仅会增加猪场的生产成本;同时饲养管理、人工、水电、兽药、圈舍折旧、种猪成本等都会随之增加。当我们把这些数据一一算出来的时候,就会发现仅仅母猪每胎的非生产天数由7天增加到20天,就会给猪场带来如此巨大的经济损失。 3 母猪非生产天数在实际生产中的指导意义 在实际生产中我们往往不能达到生产的最佳理想状态,会涉及到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比如母猪的受胎率、流产、产死胎等等。这样势必会使母猪的非生产天数增加,养猪经营者的经济收益受到损害。现在同样以一个饲养500头基础母猪群的猪场为例,当母猪21天断奶,NPD=7天时,其实际年产胎数2.45,假设母猪的平均受胎率为9O%,该猪场每年可产500×90%×2.45=1102.5窝;而当母猪的平均受胎率为8O%时,那么该猪场每年可产500×8O%×2.45=980窝。如果母猪的窝断奶仔猪数为12头,则母猪的受胎率每降低一个百分点,500头母猪每年就少断奶147头仔猪,以每头仔猪300元计算,仅母猪受胎率降低一个百分点该猪场就要损失147×300=44100元。 4 减少母猪非生产天数的意义和措施 怎样才能降低母猪的非生产天数,成为猪场管理者当务之急要解决的问题。母猪繁殖群饲养管理的好坏可以直接决定猪场年产胎数、窝产健活仔猪数、影响猪场年上市肉猪数等指标。由于母猪妊娠期和哺乳天数是相对固定的,在饲养管理条件都非常到位的前提下,母猪非生产天数的减少就成为提高猪场生产效率的关键。减少母猪非生产天数的措施有以下5点: (1)后备母猪适时配种。对于选留或引进的后备母猪,经过测定或隔离观察后应及时免疫注射,转入配种舍后工作人员应加强观察,认真记录每头猪的发情情况,预测最适配种时间,以便及时配种,对引进品种因其发情不明显持续时间短尤要注意仔细观察,减少母猪返情的人为因素。配种后观察返情情况,及时补配,当母猪每返情一次后就意味着其非生产天数增加了一个情期即21天左右,生产成本就会相应增加。 (2)加强哺乳期间母猪的饲养管理。哺乳母猪断奶时的体况与断奶后初次发情时间密切相关。应该加强母猪妊娠期,尤其是哺乳期间的饲养管理,尽可能减少母猪哺乳期间的体重损失。这就要求根据母猪的不同生理阶段使用不同的饲料配方,配制满足母猪营养要求的全价日粮。确保母猪的营养需求,不至于断奶后因母猪体况太差而影响下次发情。预防母猪断奶后的疾病如乳房炎等也很重要。对于断奶后持续不发情的母猪应及时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3)尽早发现空怀母猪。空怀不发情母猪可用公猪接触引导或用药物促其发情。对于那些没有怀孕也没有返情的母猪可借助妊娠诊断仪(B超测定仪器)最早在配种后18~20天就可基本确定怀孕与否。如果各种方法都用过后母猪仍未发情,就可以根据胎次、以往繁殖成绩和后代测定成绩考虑是否将其淘汰。管理人员和饲养员都应该做好每头母猪的配种、返情记录,在母猪妊娠阶段随时可检查腹部及乳房变化,确定母猪的怀孕状况。 (4)降低怀孕母猪流产、死亡和淘汰。严格执行待配母猪的免疫程序,尽量减少因此带来的母猪病理性流产;加强怀孕母猪的日常管理,不惊吓、过分赶动母猪,减少母猪的物理性流产。注意怀孕期间母猪的健康状况,发现疾病及时治疗,冬季保暖夏季降温,可有效降低母猪的死亡淘汰率。我们知道越到怀孕后期,流产、死亡和淘汰都会使母猪非生产天数增加,猪场的经济损失也就越大。胎次高(一般认为8胎以上)、生产性能差的母猪应该在哺乳后断奶时淘汰,这样最符合经济学的节约原则。 (5)加强公猪的饲养管理。俗话说:公猪好好一坡,母猪好好一窝。尤其对于规模化猪场采用人工授精配种的就更应该加强公猪的营养,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公猪精液质量,可有效降低母猪的返情率。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