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技术 > 疾病防疫 > 猪病解析 > 仔猪几种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
作者:佚名来源:猪e网时间:2010-08-27 09:08点击:次
一、断奶仔猪下痢
1、原因 由于日粮,生活习惯,环境以及保育措施的不当,造成仔猪断奶期间的腹泻一俗称仔猪下痢。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营养性和病原性两种,前者主要是由于日粮分配不合理,不适应仔猪的生理特点所致,而后者则是由于病原微生物侵入并在消化道内大量繁殖引起的病理反映。 2、防治措施 (1)搞好仔猪日粮的配制,仔猪由以母乳为主的日粮一下子转变为以玉米、豆粕为主的固体日粮,就显得非常不适应,因此,预防断奶后仔猪下痢的发生,日粮是关键。具有关资料介绍,仔猪在三周龄以前对固体日粮的消化能力极其有限,4周龄发育基本成熟,但功能尚不完全。实践证明,用不同大豆蛋白质水平的日粮进行饲喂,大豆蛋白质越高越容易引起下痢,这是因为大豆蛋白质中存有抗胰蛋白酶因子,削弱了胰蛋酶对大豆蛋白的消化,因此日粮中降低大豆蛋白的使用量,增加动物性蛋白和氨基酸的添加量,提高蛋白源,能有效地防止营养性下痢的发生,但大豆蛋白绝不能没有,合理适量使用,有利于断奶仔猪消化液中的胰蛋白酶活性的提高,若将玉米、豆粕膨化后作日粮更加合理。 (2)培育健壮仔猪,养成良好的采食习惯,断奶前仔猪的发育与采食是安全断奶的基础。要加强对母猪的饲养管理,保证每个仔都能吃到初乳,提高母乳质量。仔猪出生后3d内人工补饲含钻、硒的补铁剂,以防止缺铁性贫血。提早开食,仔猪出生后7d内开始诱食逐步刺激消化系统的发育和培养良好的采食习惯,可饲喂一些成品的仔猪配合饲料,例如:乳猪551等,为适时断奶打下良好基础。 (3)环境与饮水卫生,仔猪保育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是引起仔猪病源性下痢的主要原因,有效地消灭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是防治断奶仔猪下痢的关键,开展定期的栏舍消毒和带体消毒,能有效地消灭环境和畜体表面的病原微生物,仔猪消化道内环境的清洁也是确保其安全生长的重要因素,可采用1:8 000~10 000的“百毒杀”饮水,以代替抗生素(因为抗生素有一定的局限性,且持续服用还可以产生耐药性)起到对消化道内环境的消毒作用。扼制病原微生物在仔猪消化道内的生存与繁殖。 (4)做好饲养员及用具和外来人员的消毒工作,防止人为地传播病原性致病菌,在断奶前7d内要避免防疫注射及阉割等不良刺激,塑棚养猪,要做到既要适时通风,又要防止贼风侵入,使其安全渡过断奶关。 3、治疗:一旦发病,治愈都需要一段时间,会给养猪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所以治疗时要对症下药,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 同时,无论哪种原因造成的下痢,应辅助治病,禁饲24~36h(不禁水),补充水份、电解质、能量、收敛剂、碳酸氢钠注射液(解除酸中毒)、抗过敏药物和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等都是非常有效的措施。 二、仔猪脱水 1、病因 仔猪腹泻的病因比较多,常见的有传染病方面消化不良性方面。究消化不良性方面来说,因为仔猪胃肠机能还不发达,对食物的消化也比较弱,各种消化酶也不够健全,特别在断乳之后,由于采食量的增加使其不能适应引起食物消化不良,加之这些消化不良物质刺激胃肠,反射起胃肠蠕动加快,肠液分泌增多而导致下泻。另外,由于断乳后,仔猪觅食脏物,又加剧了腹泻结果导致机体脱水。 2、临床症状 病初仔猪排软便,便中带有未消化的饲料颗粒或粘液。此时全身症状变化不明显。后随病情的发展,粪便逐渐稀薄呈水样,往往粪中带血或脱落的肠粘膜。如果这样持续则发生脱水症状,精神沉郁、皮肤干燥、弹性减退、口腔干燥、结膜发绀、皮肤温度下降尤其耳鼻端和四肢下端青紫发凉。严重时体温降低,身体虚弱无力,无力躺下。 3、治疗 及时、有效地进行腹腔内补液。 (1)腹腔补液部位 部位一般选择于倒数第二对乳头的前后方或于耻骨前缘3~5cm处。 (2)补液药物和用量 因为仔猪腹泻性脱水多为混合性的,既脱水又失盐。因此选用药也应该是混合性,常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或等渗葡萄糖加复方氯化钠溶液。药用量每次在250~500ml。药液加热至38℃~41℃后缓慢注入腹腔内。隔12h重复一次,一般2次即可痊愈。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