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技术 > 猪病防治 > 呼吸道病 >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临床诊治
作者:佚名来源:互联网时间:2009-09-21 13:15点击:次
流行病学发病日龄:本病可影响两周龄到四月龄的青年猪,尤其是5-8周的仔猪最易感染和发病;母猪及种公猪亦可感染,但多以隐性感染为主,表现为慢性跛行。 副猪嗜血杆菌只感染猪,可以影响从2周龄到4月龄的青年猪,多在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发生,常见于5~8周龄的猪,发病率一般在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 小猪和中大猪。病初期病猪高烧,且持续不退(从发病一直到死亡,病猪持续性高烧),体温40.5-42℃(严重的可达43℃),体表皮肤发红,严重者呈酱红色,个别甚至皮肤坏死脱落。病猪精神萎顿,食欲、饮欲废绝,畏寒,拥挤而卧,昏睡不醒。呼吸急促,呈腹式呼吸。发病后期,病猪进行性消瘦,皮肤逐渐苍白,后发青变紫。关节肿大,被毛粗乱(形如刺猬),耳朵发绀,全身淋巴结,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严重肿大。 容易继发沙门氏菌病。目前虽无法准确说明副嗜血杆菌病与沙门氏杆菌病的内在联系,但发生副嗜血杆菌病的病猪,的确很容易继发沙门氏杆菌病,表现出又腹泻又喘气的症状。用抗生素控制住猪副嗜血杆菌后,一旦停止抗生素治疗,60%以上的康复猪继发沙门氏杆菌病。若不及时用药,病猪将逐渐消瘦,拉糠麸状带渣的黄色(后期变为暗红色甚至黑色)粪便,皮肤苍白,衰竭死亡。这类病猪大都可见腹股沟皮下密集的紫色出血斑点,有的腹股沟皮下浅表静脉扩张突出,颜色变蓝或发紫。
责任编辑: |
猪病防治 | 猪病解析 传染病 呼吸道病 寄生虫病 繁殖疾病 兽药常识 消化道病 猪病大全 |
猪群保健 | 保健方略 疫苗免疫 添加剂进展 中兽药进展 |
锥嗡茄?/strong> | 公猪饲养 空怀母猪 妊娠母猪 哺乳母猪 乳猪/仔猪 保育猪 育肥猪后备猪 |
遗传育种 | 品种图谱 引种指南 人工授精 品种介绍 遗传育种 |
猪病图谱 | 细菌病 病毒病 繁殖病 营养代谢病中毒病外科病内科病寄生虫病猪解剖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