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主页 > 技术 > 技术原创 > 专家教授 > 黄路生 > 分子育种距离生产有多远?

分子育种距离生产有多远?

作者:黄路生来源:中国猪e网时间:2009-04-24 16:45点击:

  作为当前炙手可热的研究课题,大有成为育种方法主流之势
  分子育种距离生产有多远?

  分子育种(基因研究)是目前动物遗传育种的研究热点,并且大有成为育种方法主流的趋势,因为基因是可遗传的,只要找到决定动物某种性状的基因,就可以按照人类的需要选育品种,大大缩短育种年限,并且性状遗传稳定。目前分子生物学在养猪育种中的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东北农业大学著名分子生物学专家李辉用精辟的一句话概括为:经济性状主效基因的筛选和利用。对于养猪业来说,经济性状就是产仔数、瘦肉率、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等等,分子生物学育种的主要目的便是找到决定这些经济性状的主效基因,然后用于生产。
  
  困惑
  但是,人类对基因的探索还只是刚刚起步,距离清晰解读这些生命的密码还有很远的距离。
  1、研究费用昂贵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杜立新研究员介绍,养猪业中唯一能够确定并应用于生产的主效基因就是氟烷基因,该基因是决定猪种应激性的主效基因,通过监测该基因就能够了解猪只是否耐应激。养猪生产中其他经济性状,如产仔数、脂肪沉积、抗病能力等等都处于研究阶段,国内外相关报道很多,但是非常明确的主效基因还没有找到。
  江西农业大学的黄路生教授为研究猪经济性状主效基因,建立了一个1000头基础母猪的生产群体,利用祖代、父母代和商品代三代选育将主效基因定位在一个比较精确的控制范围,主要研究对象为决定肌肉生长与脂肪沉积的主效基因。
  中国畜牧研究所生物工程研究室李奎研究员主要致力于找到主效基因的方法研究,他们选择的方法是sage,不同于基因芯片,能够发现决定该经济性状的新基因。华中农业大学的赵书红教授则利用基因芯片手段来研究主效基因的位置,基因芯片的优点是定位比较准确。
  但不管是基因芯片还是sage,研究费用都非常昂贵,因此,测定数量就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
  2、关于分子育种的争论从未停止
  也正是因为分子生物研究目前能够应用于生产的科研成果还比较少,因此在育种方面也存在很多不同的看法和意见。以湖南农业大学柳小春教授为代表的常规育种拥护者指出,要想做好动物育种工作,应该脚踏实地从常规育种做起,不要将资金、人力全都投入到分子生物学研究上去,当然高新技术要研究,但是能够解决当前生产需要的成果毕竟非常有限。从国外育种成果来看,他们今天的成绩主要是建立在常规育种基础上的。
  柳教授的观点得到广大育种工作者的赞同,但是分子育种是否真的距离我们那么遥远呢?华南农业大学陈瑶生教授认为目前国外的猪育种公司都在积极研究利用分子技术选育品种,并且已经有多项主效基因监测手段用于生产,只是没有将技术向外公开。
  3、资源浪费成为限制我国分子育种研究的重要问题
  来自美国的曾绍邦教授提出自己的看法:基因研究是未来生物技术研究的重要项目,决定着国家之间遗传资源的竞争能力,所以非常重要,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中国很多研究机构都非常努力,包括学生,研究态度特别认真,但是由于资金等条件的限制,普遍表现为研究深度不够,重复性太强,这也是一种资源的严重浪费。说到资金的问题,中国有国家的项目基金,但是好像地区之间不太平衡,也容易造成研究重复。而国外很多研究课题都是由研究者自己提出的,然后通过学会等渠道征集资金。因此,投资者非常理智的选择课题,资源浪费几乎没有。
  
  出路
  中国农业大学张勤教授一直以来都从事数量遗传学的研究,最近加入到分子育种工作当中。张教授指出虽然分子遗传非常重要,但是目前就生产而言,常规育种依然必须要做,而且要做好,否则育种工作会收到影响。中国农业大学的杨宁教授也是一直从事数量遗传学研究的著名专家,目前在分子遗传学领域做了一些工作,最深的体会就是做分子生物学研究,在数据分析方面需要相关软件的配合应用,试验设计更要仔细研究。
  不管是那种研究方法,最终的目的都是服务于生产,育种工作的研究手段,已经拓展到分子领域,而且必然成为将来的主导,虽然其研究成果能够应用于生产的还微乎其微,但谁能说将来不能改善生产呢?

责任编辑:  

猪易数据

延伸阅读

热门讨论

产品直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