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频道

主页 > 技术 > 技术原创 > 专家教授 > 万遂如 > 高度重视猪高热综合征(高致病性兰耳病)的防控

高度重视猪高热综合征(高致病性兰耳病)的防控

作者:万遂如来源:中国猪e网时间:2009-04-23 21:12点击:

    2006年我国爆发流行的猪高热病,除西藏、新疆、青海等3个省、自治区没有疫情之外,其余省、市、自治区均有本病的发生与流行,造成死、淘猪只1000多万头,经济损失重大,给养猪业带来严重的灾难。疫情至今尚未完全控制,仍在继续流行蔓延,不能掉以轻心,要加强防范,高度重视猪高热综合征的防控,确保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1、病因

    11 兰耳病变异毒株

    中国动物疫病防控中心从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的148个猪场送检的170批次病料中的701份样品中,检出兰耳病阳性样品250份,阳性率为35.7%,其中有172份样品为兰耳病病毒变异毒株(占69%)。变异毒株与美洲毒株(VR-2332株)的同源性为93.2%~94.2%;而与欧洲毒株的同源性只有63.4%~64.5%。用变异毒株接种77日龄的健康猪只,第二天开始发病,体温升高,发热,第4~5天开始死亡,病情持续7~8天,死亡率为57%左右,临床上具有典型的高热综合征症状。病猪表现出明显的前肢跪卧,后肢麻痹不能站立,甩头、旋转等症状。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脊髓中央管、中脑导水管及单核细胞胞质呈兰耳病病毒强阳性反映,说明分离的变异毒株对脑组织有较强的亲嗜性。初步将变异毒株定为高致病性病毒株。

      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从江西和湖南等六个省送检的不同病料中分离到了3株兰耳病变异毒株,并发现来自不同省份发病猪场的病料检出的变异毒株基因其有高度的同源性,但与1996年的分离株ORF5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87.9%~98.3%,氨基酸同源性为85.6%~96.5%。证实分离的3株变异毒株与以往流行的兰耳病病毒株有较大的差异。接种健康猪只时发现新分离的毒株对猪有明显的致病作用,特别是对仔猪的致病力很强。研究还发现新分离的3株变异毒株的主要中和抗原即囊膜糖蛋白GPS在不同的毒株间存在高度的变异性。在进化树中,中国的分离株集中为两簇,分别位于北美洲型(VR-2332株)进化树的两级,分别称为亚群1和亚群2,二者氨基酸同源性为85%-89.5%。亚群1所有的毒株在病毒的主要中和抗原表位的抗体结合位点都发生变异,而亚群2则在此处高度保守。在两个潜在的毒力相关氨基酸(R13和R15)处,亚群1所有毒株均与标准的美洲强毒株(VR-2332株)一致。而亚群2所有毒株则与疫苗毒株(Respp PRRS/REPVO)一致。从地理分布位置来看,亚群1主要集中在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

    1.2  不同地区的病原学检查

    1.2.1  江西省动物疫病防控中心检查26个发病猪场送检的病料,检出兰耳病与猪瘟混合感染占54%、兰耳病与猪瘟和传染性胸膜肺炎混合感染占23%、兰耳病与圆环病毒2型感染和伪狂犬病混合感染占15%。

    1.2.2

    湖北省动物疫病防控中心检查31批发病猪场送检的病料,检出兰耳病占80%、猪瘟占42%、圆环病毒2型感染占19%、多病毒与多细菌混合感染占87%。

    1.2.3  河南省动物疫病防控中心从发病猪场送检的病料中,检出兰耳病占40%、猪瘟占7.9%、伪狂犬病占25%、圆环病毒2型感染占11%、弓形虫病占59%、附红细胞体病占18%,少数病料中检出有细小病毒和链球菌等。

    1.2.4  华中农业大学从送检的121份病料中检出大肠杆菌占30.6%、链球菌占14.9%、副猪嗜血杆菌占7.4%、巴氏杆菌占1.7%、沙门氏菌占2%、大肠杆菌与巴氏杆菌混合感染占1.7%。

    另据报道,从256份病料中检出大肠杆菌占59.5%、链球菌占29.1%、副猪嗜血杆菌占6%、巴氏杆菌占

    2.7%、沙门氏菌占2%。

    综上所述,猪高热病主要是由高致病性兰耳病毒混合感染与继发感染多种病毒及细菌和寄生虫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称之为猪高热综合征更为科学。其病原有病毒,包括兰耳病病毒(PRRSV)、圆环病毒2型(PCV-2)、典型猪瘟病毒(CSFV)、伪狂犬病毒(PRV)、猪流感病毒(SIV);细菌有猪2型链球菌(SS-Ⅱ)、大肠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PM)、沙门氏菌(SC)、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副猪嗜血杆菌(HPS)、肺炎支原体(MPS);寄生虫有弓形虫和附红体细胞等。

    2  高热综合症流行特点

    2.1  发病具有流行性与迅速传播的特点

    发病突然,爆发流行,迅速传播。一旦猪场感染本病,可在3~5天内感染全群猪只,1至2周内波及整个猪场,并迅速向四周临近地区和猪场传播蔓延。

    2.2  发病猪没有性别与品种的差异,都有易感性

        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皮特兰、斯格猪、PIC猪、各种杂交品种以及本地品种猪不分大小、性别都可感染发病。

    2.3  发病率与死亡率很高

    哺乳仔猪发病率可达100%,保育猪发病率最高可达70%,育肥猪发病率为20%,发病猪只死亡率为20%~100%,妊娠母猪发病流产率高达50%左右,病死率为10%~30%。

    2.4  饲养管理水平低,饲养环境恶劣,饲养密度大,炎热潮湿的天气猪舍通风降温不良,长期饲喂霉变饲料,疫苗免疫混乱,免疫程序不合理的猪群发病严重,病死率很高。饲养管理水平高,疫苗免疫合理,生物安全措施好的猪群很少发病,有的不发病。

    2.5  用多种抗菌药物治疗无效,乱用各种抗生素药物和退热药可导致死亡率增高。

    3、临床特征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猪场发病猪的症状不完全相同。临床上以高热、皮肤发红或出现小红斑点为特征。常见猪群突然发病,迅速传播,体温升高40~42℃,精神沉郁,卧地不起,不食,背部、胸腹部及四肢末梢等处皮肤发红,并出现小红斑点,形状不定,耳缘发紫。有的背部皮肤毛孔有铁锈色出血点。结膜潮红,流泪,眼睑肿胀。呼吸困难,气喘急促,有的流清鼻涕或脓性鼻涕,咳嗽,鼻端干燥。尿少色黄,粪便发黑,部分有腹泻。有的呕吐,磨牙,四肢划水状,后肢不能站立。有的仔猪皮肤黄白,消瘦,被毛无光泽,运动时四肢无力。有的妊娠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等。急性病例病程3~5天,病程长的可达10天以上。使用退热药物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停药后又复发,抗菌药物治疗效果差。

    4、病理剖检变化

    不同地区发病猪只的病理变化有一定的差异,但主要的病变表现在肺部,呈现弥漫性间质性肺炎的变化,肺脏肿大,间质增宽,有淤血和小出血点;有的肺呈橡皮状,有的肺的尖叶和心叶有肉样实变,有的肺呈大理石样变化,严重的有化脓灶;气管内有较多的泡沫状分泌物。胸腹腔有多量淡黄色积液,有的还有少量纤维素性渗出,个别的猪肺浆膜与胸膜或心包纤维素性粘连,呈现胸膜肺炎的变化。肝脏肿大,颜色变淡,有的呈土黄色,有的有灰白色坏死灶,胆囊肿大,充满胆汁。脾脏肿大,部分病例边缘有梗死灶,有的边缘有针状的出血柱。肾脏有的肿大、苍白,有的有针尖大出血点。部分病例心外膜、心耳、喉头粘膜和膀胱粘膜有出血点。个别猪胃底粘膜出血、溃疡。全身多数淋巴结水肿、出血,部分猪呈周边出血。

    5、发病原因初步分析

    5.1  兰耳病、圆环病毒2型感染、伪狂犬病及支原体肺炎等免疫抑制性疾病在我国猪群中较为普遍存在,多处于持续性感染,严重的损害了猪的免疫功能,导致免疫麻痹、免疫耐授,对疫苗注射不产生免疫应答,致使机体免疫力低下,同时对猪瘟疫苗的免疫也产生干扰作用,一旦机体受到不利应激因素的(如应激)影响时,易引发猪群发生多病原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

    5.2  夏季天气炎热,高热高湿许多病原体很快繁殖,侵袭力增强,加之各种传播媒介吸血昆虫(蚊、蝇、虻等)的叮咬,易导致本病在饲养环境恶劣的猪场发生与传播。

    5.3  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下,饲料保管不好而发生霉变产生毒素,猪只长时间饲喂,霉菌毒素可溶解淋巴细胞,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调节机能受到抑制。抑制免疫细胞的分裂和蛋白的合成,影响核酸的复制,降低机体的免疫应答等。因此机体免疫后抗体水平不高,难以抵抗各种病原体的侵袭。

    5.4  许多养猪户引猪不隔离检疫,并常从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猪场引种,致使带入隐性感染的种群成为传染源;购入猪只后不补注疫苗,疫苗免疫程序不合理,加之兽医生物制品市场混乱,用户使用的疫苗质量得不到保障,致使猪群整体免疫力低,保护力不高,易导致病毒性疾病的暴发流行。

    5.5  散养户与中、小型猪场饲养环境恶劣,排泄物没有无害化处理,卫生条件差;饲料不全价,有啥喂啥,使猪只营养差与体质虚弱;天气炎热,饲养密度大,通风不良,没有采取防暑降温措施,使猪群长期处于高热的环境之中,而发生热应激,这是诱发本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6、猪高热病防控对策

    6.1 坚持自繁自养原则,慎重引种,严格检疫;实施“全进全出”和封闭管理的饲养模式;建立完善的兽医卫生消毒制度;粪尿与污水要无害化处理;灭鼠、杀虫、驱虫;猪场禁止饲养其它动物;全方位的落实生物安全措施;保持猪舍清洁卫生、冬暖夏凉;保持猪场良好的生态环境等;这些措施大家都比较熟悉,有关的经验总结材料也很多,都可以参考,本文不做具体讲述,以免重复。在防控高热病中,要把上述措施当作防控中的重要技术措施来抓,并全面落实到位。

    6.2   建立疫病监测制度

    养猪场,特别是种猪场一定要建立疫病监测制度,每季度对猪群进行1次免疫抗体检测,每半年进行1次疫病监测,重点监测猪瘟、口蹄疫、兰耳病、伪狂犬病、圆环病毒2型感染及猪流感等。通过对疫病的监测,检出隐性感染或潜伏感染猪只,及时淘汰,净化猪群;通过疫病监测,可及时掌握疫情动态,以便做好预警预测工作,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可把损失控制到最小限度,确保猪群健康。

    6.3   严禁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保证饲料质量与全价优质。霉菌毒素可溶解淋巴细胞,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机能受到抑制;还可抑制免疫细胞的分裂和蛋白的合成,影响核酸的复制,降低机体的免疫应答等。当饲料发霉时可在每吨料中加古博士吸霉灵1.5-2公斤,拌匀后喂猪,每天的喂量不得超过日粮总量的5%,哺乳母猪与妊娠母猪禁喂。在饲料添加微生态制剂,如益生肽C231(肥猪用)、C211(仔猪用)

    6.4   加强免疫接种

    猪场要根据当地的动物疫情和本场猪群的健康状况,制订结合本场实际的科学免疫程序,做好常年的各种疫苗免疫接种。平时对猪群要定期进行免疫抗体监测,并根据抗体的消长情况,及时补注疫苗和调整免疫程序,以确保猪群的免疫效果。2006年发生重大疫情时,免疫预防,药物预防与生物安全措施做得好的猪场很少发病,否则,发病严重,死亡率高,这个教训应当牢记。

    参考免疫程序如下

    6.4.1猪瘟

    仔猪:21-25日龄首免,细胞苗,每头4头份;60-65日龄2免,脾淋苗,每头2头份;如果哺乳仔猪阶段发生猪瘟时,可实施趋前免疫,仔猪出生后吃初乳之前,每头接种细胞苗2头份,注苗后2小时再吃初乳,60日龄加强免疫1次,脾淋苗,每头2头份。

    种母猪:后备母猪配种前15天免疫1次,产仔后7天免疫接种(以后即为产仔后7天免疫),脾淋苗,每次每头2头份。

    种公猪:每年春、秋各免疫1次,脾淋苗,每次每头2头份。

    6.4.2  高致病性兰耳病

    6.4.2.1  猪兰耳病变异毒株灭活疫苗

        仔猪:23~25日龄首免,每头肌注1毫升,10周龄2免,每头肌注2毫升(肥猪出栏前不再注苗),后备种猪初配前15天加强免疫1次,每头肌注3毫升。

    生产母猪:配种前15天免疫1次,每头肌注4毫升,以后每5个月免疫1次,每次肌注4毫升。

    种公猪:每6个月免疫1次,每次肌注4毫升。

    6.4.2.2  兰耳病变异毒株活疫苗

    阳性猪场使用,仔猪3周龄首免,每头肌注1毫升;育肥猪每头肌注2毫升;种猪配种前10天免疫,每头肌注4毫升。

    兰耳病活疫苗可干扰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因此,实施免疫接种时,注射猪瘟疫苗后,间隔7天后接种兰耳病活疫苗,可避免发生干扰现象。兰耳病灭活疫苗队猪瘟疫苗的免疫不会产生干扰作用,两个疫苗可先后使用,间隔3天即可。

    另外,猪群接种兰耳病活疫苗之前2周,如果猪只已感染圆环病毒2型,可降低其免疫保护力,对兰耳病活疫苗的免疫产生不良影响。使用兰耳病灭活疫苗时不存在此问题。

    6.4.3 猪伪狂犬病

    仔猪:出生后2日龄,用基因缺失活疫苗滴鼻,每个鼻孔0.5毫升;40日龄加强免疫1次,每头肌注1毫升。

    种猪:后备种猪配种前1个月免疫1次,以后每4个月免疫1次,可以一刀切,基因缺失活疫苗,每次每头2头份,种猪妊娠与采精时均可免疫,安全无影响。

    6.4.4 猪细小病毒病

    后备母猪配种前1个月免疫1次,间隔12天,加强免疫1次,产第一胎仔猪后15天和产第二胎仔猪后15天各免疫1次,用细小病毒灭活疫苗,每次每头2毫升,此后可不再进行免疫。

    6.4.5  猪乙型脑炎        

    种猪和成年猪每年4月免疫1次,猪乙型脑炎弱毒疫苗,每次每头2毫升。

    6.4.6  猪链球菌病

    猪链球菌双价灭活苗(包括链球菌2型),仔猪18日龄首免,每头2毫升;38日龄2免,每头3毫升。

    6.4.7  猪气喘病

    进口猪气喘病弱毒菌苗,仔猪12日龄免疫1次,每头1毫升。

    6.4.8  猪肺疫双价血清灭活菌苗(包括A型和B型两个血清型),断奶后猪不论大小,每头肌注4毫升。

    上述疫苗为常用免疫苗,一定要重点抓好落实,其他疫苗尽可能少用,过多的注射疫苗,有时会造成接种应激,疫苗之间相互产生干扰,甚至产生免疫麻痹。认为注射疫苗不管用与使用疫苗越多越好,这都是片面的,不可取的。接种疫苗时,请使用大连三仪动物药品有限公司研发的细胞因子产品-猪用转移因子,仔猪每头每次0.25毫升,中猪每头0.5毫升,大猪每头1毫升,用生理盐水或灭菌注射用水稀释后,可与弱毒活疫苗混合肌注,与灭活疫苗(如油剂苗等)则分开肌注。能有效的提高免疫效果,产生抗体快,抗体均匀度好,抗体持续时间长;能减少因免疫抑制性疾病引发的免疫麻痹,免疫耐受的发生;能诱导机体产生细胞因子,增强机体的抗病力和降低应激反应等。

    6.5  重视药物预防

    通过饲料或饮水添加抗病毒中药与高效抗菌药物,进行药物预防,可有效的提高机体抗病力,减少疫病的发生与流行,这是一项重要的防控技术。平时可于后备母猪配种前20天、妊娠母猪产仔前后各7天、仔猪断奶前后各7天、育肥猪转群与出栏前40天等不同的生长阶段,有针对性的选用药物进行预防,可收到良好的效果。发生高热病时,未发病猪群可立即通过饲料中加药进行预防,发病猪群因不吃食可经饮水添药预防,也可收到良好的效果。药物预防方案介绍如下,可根据猪场实际选用。

    方案11吨饲料中加喘速治(含泰乐菌素、强力霉素、免疫增强剂,大连三仪动物药品有限公司研发)500克(发病时可增至700克),黄芪多糖粉600克,溶菌酶60~80~100克,连续饲喂12天。

    方案21吨饲料中加氟康王(含氟苯尼考、免疫增强剂)400克(发病时可增至600克),黄芪多糖粉600克,板兰根粉600克,连续饲喂12天。

    方案3:1吨饲料中加腾骏加康(含免疫增强剂)500克,强力霉素300克,连续饲喂12天。

    方案4电解质多维,加葡萄糖粉、黄芪多糖粉与板兰根粉(用量按说明书执行),饮水10天。

    6.6  发生高热病时的应急措施

    6.6.1  发病时,要立即采取病料送有关兽医诊断中心进行检验,找出原发病原与继发病原,以便采取对症措施;病猪隔离治疗,猪舍全面彻底清扫消毒,可用卫康、强力消毒灵、菌毒敌、百毒杀或碘伏等消毒药进行消毒,每天2次,定期交叉使用,避免产生抗药性。

    6.6.2  发病猪舍与隔离猪舍进行封锁,限制人员与物品流动;病死猪只不准倒卖、食用;病尸、粪尿与污染物一律无害化处理,并对环境进行彻底消毒,防止扩散传染源,漫延疫情。

    6.6.3  与病猪同舍的假定健康猪只立即用药物进行预防,用药方案可参照上述药物预防方案进行;同场未发病猪舍的猪群,要根据本猪场发病猪只检验结果,结合免疫预防中存在的漏洞,确定补注疫苗进行紧急接种,接种时疫苗的使用剂量可适当的加量,并配合猪用转移因子一同使用,使其尽快产生免疫抗体,提高免疫力,可有效的防止疫情传播。

    6.6.4  猪舍夏季炎热要防暑降温,采用滴水、水帘、喷雾或开放冷风机、电扇及空调等方法降温;冬季寒冷要防寒保温,可用地热、火炉、暖气等方法保温;并注意消除一切应激因素,防止应激的发生。

    6.6.5 病猪的治疗

    临床上治疗本病难度很大,如果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用药对路、方案可行,药量足,疗程够,是可以治愈的。由于本病是由多种病原混合感染与继发感染而引起的,在临床上多见因发生病毒血症和细菌性败血症而引起急性死亡,故发病率与死亡率很高。因此,临床上治疗首先用药要侧重提高机体的整体免疫力,采用细胞因子疗法(应用重组细胞因子作为药物用于疾病的治疗的一种方法)与抗病毒疗法、抗细菌疗法和对症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方法进行治疗,方可收到满意的疗效。治疗方案推荐如下:

    方案1

    上午肌注排疫肽(高浓度免疫球蛋白,可中和病毒与细菌产生的毒素),每50公斤体重1毫升,重症加倍量,每日1次,连用2天;猪用转移因子(多核苷酸低分子多肽,属细胞因子的一种),每40公斤体重1毫升,重症加量,每日1次,连用2天;排疫肽与转移因子用生理盐水稀释后可混合一起肌注。或者用排疫肽与倍康肽(猪白细胞介素-4,每60公斤体重1毫升,每日1次,连用2天)配合使用。第三天改用肌注干扰素, 每40公斤体重1毫升,用生理盐水稀释,每日1次,连用2天;同时配合肌注复方柴胡注射液或穿心莲注射液或双黄连注射液等,每公斤体重0.2毫升,每日1次,连用4天;

    下午:如果继发感染主要为链球菌病与弓形虫病,可肌注红弓链康注射液,每公斤体重0.1毫升,重症加量,每日1次,连用4天。如有附红细胞体感染,可改注复方三氮脒注射液,每公斤体重0.1毫升,每日1次,连用3天。或肌注二次血虫净,每千克体重5-7毫克,用生理盐水稀释成5%溶液,分点肌注,每日1次,连用2次即可。同时配合肌注复方强力霉素注射液,每日1次,连用3天。

    方案2

    上午:肌注排疫肽与转移因子,或倍康肽,用法同上;第三天肌注干扰素,同时配合肌注清开灵注射液,小猪10毫升,中猪15毫升,大猪20毫升,每日1次,连用4天;

    下午:肌注头孢噻呋(或头孢拉啶或10%氟苯尼考注射等),每公斤体重5毫克,每日1次,连用4天。对继发感染巴氏杆菌、放线杆菌和副猪嗜血杆菌及链球菌的病例疗效尚佳。

    方案3

    上午:肌注干扰素,每40公斤体重1毫升,重病加量,每日1次,连用4天;同时配合肌注转移因子或倍康肽,用法用量同上;肌注复方板蓝根注射液或黄芪多糖注射液或灵芝多糖注射液,每公斤体重0.2毫升,每日1次,连用4天;

    下午:肌注抗菌肽(抗菌活性肽,属细胞因子的一种,具有抗细菌与抗病毒双重功效,大连三仪公司研发),每60公斤体重1毫升,每日1次,连用4天。或者肌注地米考星注射,每日1次,连用4天。用于治疗以病毒病混合感染为主,细菌继发感染为辅的发高烧的病例,效果尚佳。

    方案4

    上午:肌注抗猪瘟高免血清每公斤体重3毫升,加排疫肽混合使用(用量同上述),每日1次,连用2天。同时肌注干扰素和清开灵注射液,用量同上述,每日1次,连用3天;

    下午:肌注头孢噻呋或氟苯尼考,每日1次,连用3天。治疗以猪瘟为主的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病例,效果尚佳。

    治疗中注意:

    ①        严重病例应静注5%糖盐水,加VC、VE等,并给予强心剂保护心脏等;或用电解质多维,加葡萄糖粉、黄芪多糖粉、板兰根粉饮水7天

    ②        发病初期发高烧时不要盲目的大量注射退热药物,如安基匹林、安那近及安痛定等。退热药物使病猪体温下降过快可引起应激而造成突然死亡;同时退热药物能降低猪体自身的非特异性抵抗力,也可影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使疾病出现反复,因为病原体未消除。

    ③        发病猪只先用药物进行治疗,临床治愈7天后,根据情况可补注1次缺注的疫苗,防止疾病反复;没有发病的猪群,用高倍量疫苗紧急接种后7天,还应有针对性的使用预防药物进行1周的药物预防。

责任编辑:  

猪病防治 猪病解析 传染病 呼吸道病 寄生虫病 繁殖疾病 兽药常识 消化道病 猪病大全
猪群保健 保健方略 疫苗免疫 添加剂进展 中兽药进展
锥嗡茄?/strong> 公猪饲养 空怀母猪 妊娠母猪 哺乳母猪 乳猪/仔猪 保育猪 育肥猪后备猪
遗传育种 品种图谱 引种指南 人工授精 品种介绍 遗传育种
猪病图谱 细菌病 病毒病 繁殖病 营养代谢病中毒病外科病内科病寄生虫病猪解剖学
我要投稿

头条推荐

进入社区

热门讨论

我要开店

产品直通车

百度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