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主页 > 技术 > 技术原创 > 行业精英 > 张汀 > 规模化猪场疫病控制立体系统的建立

规模化猪场疫病控制立体系统的建立

作者:张汀   来源:中国猪e网时间:2005-06-05 18:48点击:

          近十几年来,我国的养猪业经历了由传统的一家一户分散型的饲养向专业化、企业化、商品化和规模化的养猪业迈进,饲养规模、饲养密度日益增大,猪群周转快,猪舍利用率高,饲养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的病原指数渐渐累加,猪群发病率逐年增加,养猪生产力日益低下。由于工作的原因,一年来,我对河南省16个规模化猪场中患呼吸道综合症和高热综合症的猪只采血和收集病料进行了检测,共计检测样品数300多份,委托河南省农科院作化验室检验诊断,结果见表1,并到部分猪场现场临诊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总结各个规模化猪场的经验,结合猪病流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必须建立健全猪场的疫病控制系统。该系统以兽医流行病学,家畜传染病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根据养猪生产的规律,从产前着手,从建筑设计,场址选择开始,并用疫病检测和生产效率来检验防疫效果。这一系统主要包括:隔离、消毒、杀虫灭鼠、免疫接种、药物预防、驱虫、诊断与检疫、疾病治疗、疫情扑灭等内容。

 

1,河南省畜牧局检验诊断报告书

表检测项目:蓝耳病/伪狂犬/弓形体/附红细胞体/衣原体

检测方法:ELISA/镜检/间接血凝

检测结果:

检测项目

PRRS

PR

衣原体

弓形体

附红体

阳性率%

52.9

15.8

44.5

36.1

87

 

一、                 规模化猪场疫病流行特点和发展趋势

1,     古典兽疫(猪瘟、伪狂犬病、口蹄疫、布鲁氏菌病….)未根治,因素性传染病(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萎缩性鼻炎、化脓棒状杆菌病、葡萄球菌病、链球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等)的危害不断增强。

2,               某些细菌病和寄生虫病的危害加重

如:大肠杆菌病,链球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支原体病和猪球虫、小袋纤毛虫、鞭虫、附红细胞体等。

3,               多病因混合感染,呈现多种综合症。如:高热综合症(猪弓形体病、猪附红细胞体病、猪流感、猪瘟、伪狂犬病、蓝耳病、猪胸膜肺炎),腹泻综合症(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猪瘟、猪圆环病毒病),呼吸综合症(猪气喘病、胸膜肺炎、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母猪繁殖障碍综合症(乙型脑炎、猪细小病毒病、伪狂犬病、蓝耳病)

4,               耐药性菌株增加。

5,               饲养方式及环境对某些疫病造成影响。如种猪采用限位饲养,肢蹄病、胃溃疡和生殖系统疾病明显增加。

6,               猪场设计规模越大,疫病传播速度加快。有文献指出,当一头携带病原微生物的猪进入一个群体后,疫病从一头猪传给其它猪的可能数量(N)与猪群中猪的数量(n)的关系是N=n²-n.

7,               频繁引种及商品猪频繁调运使得不同地域间、不同繁育体系(场)间疫病传播越来越多。如密螺旋体病、萎缩性鼻炎、蓝耳病、伪狂犬、口蹄疫的流行即与此相关。

8,               规模猪场(年出栏5000头以上)设计过于密集,粪尿淤积加上废弃的垫料、饲料残屑及冲洗栏舍的污水一旦处理失当,就会成为病原微生物的孳生地、栖息地,给生产防疫带来无穷的隐患。

二、                 规模化猪场疫病控制立体系统建立的基本原则

1,               以现代兽医学(基础兽医学、临床兽医学、预防兽医学)的理论为指导,熟练运用基础兽医学和临床兽医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必须学习和熟练掌握预防兽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重点研究提高猪群整体健康水平、防止外来疫病传入猪群、控制与净化猪群中已有疫病的策略与技术措施。

2,               根据规模化猪场疫病流行呈现多因素的特点,通常可将这些因素分为致病因子、环境因子和宿主因子,三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从而导致了猪群群体的健康或疫病。在实际工作中应采用综合防制措施来防治疫病。

3,               目前传染性疫病依然是规模化猪场的最大威胁,尤其是烈性传染病对生产所造成的危害十分巨大。我们必须学习和运用家畜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知识,针对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及其相互关系,采取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经、提高猪只群体抗病力的综合防疫措施,才能有效地降低传染病的危害。

4,               规模化猪场是一个系统工程,在系统内各个子系统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应当依据规模化猪场不同生产阶段的特点合理制定疫病控制方案。

三、规模化猪场疫病控制立体系统的建立

规模化猪场疫病控制系统的建立必须以兽医流行病学、家畜传染病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兽医法律、法规的要求,根据养猪生产的规律,在日常生产中全面而系统地对猪群实行保健和疫病管理。这一系统主要包括隔离、消毒、杀虫灭鼠、免疫接种、药物预防、驱虫、诊断与检疫、疾病治疗、疫情扑火等基本内容。

(一)           隔离

1,               场址选择:场址的选择要依据本地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水文气象资料来进行。理想的场址应是背风向阳,地势高燥,不受洪涝灾害影响,利于排污和污水净化,有充足洁净水源,交通及电力较为便利,较为偏僻易于设防的地区。更为重要的是规模化猪场还必须有一个安全的生物环境。

2、与邻近猪场间的最小距离   Moore,1992

疾病

最小距离(Km

伪狂犬

3.5

传染性 胃肠炎

1

喘气病

3.5

萎缩性鼻炎

1

胸膜肺炎

1

口蹄疫

40

猪流感

6

 

2,               场内布局:场内部局按功能可划分为三个区,即生产区,生活区,管理区。生产区按照规模化猪场的工艺要求可划分:配种舍------怀孕舍------分娩舍-----保育舍-------生长舍-------育肥舍。     生产区按生物安全的理论可按照“二点式”和“三点式”来设计。“二点式”是指将配种舍、分娩舍和保育舍安排在一个地点,生长舍和育肥舍安排在另一个地点。“三点式”是指将配种舍、分娩舍安排在一个地点,保育舍安排在一个地点,生长舍、育肥舍安排在一个地点。为此,我在河南大用实业有限公司专门做试验,结果如下。

3,后备公、母猪对是否隔离饲养

在生长表现之差异(达100Kg的天数)

 

                                                                            

                                                同场饲养                 二点式          差异

                 后备公猪       151                          143                8

                 后备母猪       161                          150               11

                                156                         146.5             9.5

                            

3,               隔离设施:场区外围,特别是生产区外围应依据具体条件使用隔离网、隔离墙、防疫沟等建立隔离带,以防止野生动物、家畜禽及人进入生产区内。

4,               “全进全出”系统:从防疫的要求出发,在生产线的各主要环节上,可按周序分批次安排猪的生产,做到全进全出,使每批猪的生产在时间上拉开距离以进行隔离消毒,可以有效地切断疫病的传播途径,防止病原微生物在群体中形成连续感染、交叉感染,也为控制和净化疫病奠定了基础。为此,我在河南大用实业有限公司做了一年的跟踪研究,结果如下。

4,“全进全出”饲养模式对猪只生长及健康

的影响(20-110Kg

                                  

                        连续性生产              全进全出            差异

日增重(g         690                             780              13%

出栏天数               185                             163              12%

日采食量(g     2.35                            2.24             4.7%

料重比                   3.25                            2.76             15%

肺部有伤害(%95                               43                55%

肺部有病变(%14.8                            3.2              7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隔离制度:为了使隔离措施得到贯彻落实,必须依据各企业具体条件制定严格的隔离制度。

(二)           消毒

1,               消毒分类

(1)         日常消毒:也称为预防性消毒,是根据生产的需要采用各种消毒方法在生产区和猪群中进行的消毒。主要有日常定期对栏舍、道路、猪群的消毒,定期向消毒池内投放消毒剂等;临产前对产房、产栏及临产母猪的消毒、对仔猪的断脐、剪耳号、断尾、阉割时术部消毒;人员、车辆出入栏舍、生产区时的消毒;饲料、饮用水乃至空气的消毒;医疗器械如体温表、注射器、针头等的消毒。

(2)         即时消毒:亦称为随时消毒,是猪群中有个别或少数猪发生一般性疫病或突然死亡时,立即对所在栏舍进行局部强化消毒,包括对发病或死亡猪只的消毒及无害化处理。

(3)         终末消毒;也称大消毒,是采用多种消毒方法对全场或部分猪舍进行全方位的彻底清理与消毒。

2,               常用消毒方法

(1)         物理消毒法:主要包括机械性清扫刷洗、高压水冲洗、通风换气、高温高热(灼烧、煮沸、烘烤、焚烧等)和干燥、光照(日光、紫外线光照射等)

(2)         化学消毒法:采用化学药物(消毒剂)杀灭病原,是消毒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目前常用消毒剂及其用法见下表

 

(3)         生物消毒法:对生产中产生的大量粪便、粪污水、垃圾及杂草采用发酵法利用发酵过程所产热量杀灭其中的病原体。

3,               消毒设施和设备:消毒设施主要包括场和生产区大门的大型消毒池、猪舍出入口的小型消毒池、人员进入生产区的更衣消毒室(有淋浴设施)及消毒通道、消毒处理病死猪尸体的尸体坑、粪污消毒处理的堆积发酵场、发酵池等。

4,               消毒程序:根据消毒种类、对象、气温、疫病流行的规律,将多种消毒方法科学合理地加以组合而进行的消毒过程。

5,               消毒制度:按照生产日程、消毒程序的要求,将各种消毒制度化,明确消毒工作的管理者和执行人,使用消毒剂的种类及其使用浓度、方法,消毒间隔时间和消毒剂的轮换使用,消毒设施设备的管理等,都应详细加以规定。

 

(未完)

责任编辑:  

猪易数据

热门讨论

产品直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