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猪价行情短信  猪e周刊  VIP专区
首页 | 技术 | 财经 | 商城 | 种猪 | 仔猪 | 兽药 | 饲料 | 器械设备 | 招聘求职 | 康大夫 | 猪猪问答 | 猪猪报价 | 猪猪论坛 | 猪友圈 | 博客 | 百科 | 导航
当前位置:主页 > 技术 > 猪场管理 >

美国多点养猪体系的管理

时间:2009-04-30 来源:互联网 作者:D.L.Harris 点击:   网友评论  分享到微博

 

【核心提示】
         在这个模式中,管理者负责着多点体系全面的生产性能或效率。这就涉及生产目标,小母猪的适应,生产量,饲喂以及生物安全等问题,同时,多点体系的管理者对养猪必须有一个严格的要求。这就使得员工成了一个团队,在此过程中,大家配合工作,提高效率。
 

       管理者负责着多点体系全面的生产性能或效率。为了判断养猪场的财务状况,场主或场主兼管理者必须考虑三个因素,即效率、生产规模和债务结构。效率是管理者和场主管理技巧的直接反映。低效率并非是财务状况低下的唯一原因,但优异的生产成绩则是取得令人满意的利润和资金流动的基本所在。
  
  多点体系的管理者对养猪必须有一个严格的要求。多点体系为雇员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使每个雇员都具有非常专业的技能。管理者负责员工的全面培训和员工的发展,使高度能力的个人,如同团队一样地工作,并始终将猪的福利记在心上。以下是明尼苏达州Gordon Spronk所认为的多点生产体系的关键技术:
  
  (1)场点一(Site 1)的母猪群应定位在隔离良好的养猪低密度的区域。
  (2)通过疫苗接种和驯化适应保持母猪群健康状况的稳定。
  (3)平均断奶日龄16~18天。 
  (4)大群隔离断奶仔猪可有小于7天的日龄差异。  
  (5)大群隔离断奶仔猪应以批群为基础,按单一来源移至保育猪舍。  
  (6)断奶时对每个批群的仔猪做好标识,并保持至上市屠宰。  
  (7)移至育成猪舍的猪,应以单一来源与其它猪的年龄段分开饲养。  
  (8)保育猪舍和育成猪舍的转群移入时间少于1天。  
  (9)最好按位点(Locus)实行全进全出。  
  (10)在批群之间,所有的设施和用具都要清洗和消毒。  
  (11)按栏为单位将猪从保育猪舍移至育成舍,保持一栏仔猪的整合性。 
  (12)运输体系的标准化和集中管理。  
  (13)应在母猪场点和在断奶猪群中监测健康状况。
  
  Spronk还认为,负责养猪的人员是最重要的因素,他们控制着隔离断奶猪的生产性能。下面他列出了管理者或场主兼管理者的素质要求。
  
  (1)必须以拥有者和管理者的身份而自豪。  
  (2)实行按单元、猪舍、位点或场点的全进全出规章制度。  
  (3)批群之间的猪栏、单元和猪舍要严格清扫和消毒。  
  (4)在猪的批群或年龄段之间不允许猪的移动。  
  (5)个人具有良好的畜牧技能。  
  (6)能早期识别不健康猪。  
  (7)及早治疗不健康猪。  
  (8)所有的淘汰猪必须转移出场。  
  (9)保持每一批群猪每一生长阶段的记录。  
  (10)分析记录以提高下一批群猪的生产性能。  
  (11)场点之间的运输质量。  
  (12)场点和猪舍的生物安全。  
  (13)场点间所有位点都在一个较大的地理区域,并隔离良好。

  1  生产目标
  
  达到场主或高层管理者所制订的生产目标是任何一个多点猪场体系管理者最基本的目的。按照达到或超过与盈亏直接有关的合理指标,可判断管理者的表现和水平。以下的目标应该是可以达到的:
  (1)年产仔猪总数:23头仔猪乘以存栏母猪数。  
  (2)母猪年产窝数:2.3。  
  (3)每年每头母猪的断奶仔猪数:24~25。  
  (4)分娩率:大于85%。  
  (5)上市天数:小于190天。  
  (6)母猪空怀天数:30天。  
  (7)饲料效率:全群,低于3.2;保育期,1.5;育成期,低于3.0。  
  (8)死亡率:母猪群,低于4%;断奶前,低于8%;保育期,低于2%;育成期,低于1%;保育-育成期,低于2%。  
  (9)疫苗、药物和饲料添加剂:至屠宰猪出售时少于3美元。
  
  有些因素可能与猪场的管理具有相互的作用,并对生产目标的取得产生影响,它们是猪群和后备种猪群的健康状况,种猪的遗传特性,设施和建筑物,营养方案,但它们不直接与管理控制有关。直接与管理控制有关,并影响生产指标能否实现的因素是:小母猪的适应,生产量,饲喂和生物安全措施。

  2  小母猪适应
  
  小母猪适应涉及配种前的隔离和驯化过程。小母猪适应包括(1)接触多种传染因子并从中康复;(2)接种疫苗并产生相应抗体;(3)发育至性成熟以达到最好的窝仔数。
  
  后备小母猪的健康状况必须相当于或者好于在场点(繁育生产阶段)的成年母猪。因此,所有的后备小母猪在驯化和进入场点以前,必须饲养在远离其他种猪的隔离区内。在隔离期间,兽医师应检测小母猪的健康状况。
  
  隔离21天后,小母猪还应通过接触接受猪场的微生物群予以驯化。接触的微生物类型和驯化期的长短取决于后备小母猪和接受场其他猪的疾病状况。即使在多点生产体系内部生产的后备小母猪,其隔离和驯化也是必需的。
  
  2.1 隔离步骤
  
  引进的后备小母猪应饲养在远离场点(最好1英里或以上)的隔离猪舍中。隔离猪舍的进出最好应设置淋浴区。隔离时可对小母猪采样,并检测各种传染因子。与此同时,还应对接受场相似日龄的猪进行采样,检测相同的传染因子,检测结果的数据统计分析,将确定在后备小母猪中是否有与接受场不同的传染因子。
  
  小母猪至少在隔离区留养21天,以便有足够的时间采样和进行诊断试验。如果小母猪处于一种疾病发生的潜伏阶段,那么这段时间也能使这一疾病的临床症状在这些小母猪中或在供种场中发生。
  
  2.2 驯化过程
  
  驯化的目的是:(1)使新引入的小母猪接触接受场目前存在的未知传染因子;(2)对这些小母猪进行免疫,使其对已知的传染因子产生抵抗力,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细小病毒和钩端螺旋体;(3)使这些小母猪在配种前有足够的时间对这些传染因子产生免疫力。从繁殖区母猪中搜集粪、尿和唾液等材料,制成水悬液加于小母猪的饲料中,每周3次,持续2周,使这些小母猪接触未知传染因子。若有患PRRSV的新生仔猪,也可将其肺脏加入悬液中。
  
  如果PRRSV阴性或PRRSV阳性小母猪被引入PRRSV阳性或PRRSV阴性的猪场,那么驯化步骤必须在远离繁殖生产阶段的隔离区进行,而且隔离和驯化适应的过程至少需要60天(21天的隔离期和35天的驯化期),这60天是指在接受后备小母猪后至移入种猪群之前的这段时间。在某些情况下,如果在驯化期间接触PRRSV并未造成后备母猪的感染,那么隔离和驯化结合起来需延长至120天(21天的隔离和100天的驯化期)。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
注册会员
图片新闻
今日热帖
热门文章  
热门日志  
推荐商品  
猪猪问答  
关于猪e网 - 广告宣传 - 意见与投诉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本网招聘 - 网址导航
©版权所有 2009-2010 中国猪网 - 猪e网 - 猪易网
业务联系: (010)82921526 82920653
京ICP证090350号 电信业务审批[2009]字第2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