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不分年龄季节均可感染,病猪临床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呼吸困难,喘气,部分猪伴有皮肤发红变紫等症状,少数毛孔有出血点。病原主要为多种病毒和细菌、寄生虫的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包括猪瘟病毒(HC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流感病毒(SIV)、伪狂犬病病毒(ADV)、猪圆环病毒2型(PCV-II)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猪链球菌属2型(SS-II)、副猪嗜血杆菌病(HP)、多杀性巴氏杆菌(PM)、猪支原体肺炎(MH)、弓形体、附红细胞体、猪霍乱沙门氏菌(SC)等细菌的混合感染。
由于该病病因复杂,一般为多病原的混合感染,临床上较难控制,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造成猪群生长缓慢或停滞、病残猪和死亡猪只增多,饲料效率、生长速度以及猪群整体的均匀度降低,治疗成本增加,使养猪生产蒙受严重的损失。
发病特点
一年四季均可感染,病程长,一般在5天~20天,病死率高。
猪场对防疫工作不重视,技术人员保健观念差,没有严格封闭猪场、没有对猪群进行系统保健的猪场发病严重。
一般20千克~80千克的个体发病率最高,也有断奶后的子猪发病。
药物治疗效果不太理想,乱用药的猪场死亡率更高。
临床症状
发病猪体温升高至40℃~42.5℃,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或食欲废绝,患猪皮肤发红,耳后耳边缘发绀,腹下和四肢末梢等身体多处皮肤有斑块状,呈紫红色,呼吸困难,喜俯卧,部分猪出现严重的腹式呼吸,气喘急促,有的表现喘气或呈不规则呼吸;部分患猪流鼻涕,打喷嚏,咳嗽,眼分泌物增多,大部分猪有泪斑,出现结膜炎症状;部分猪群便秘,粪便秘结,呈球状,尿黄而少、混浊,颜色加深。病程稍长的病猪全身苍白,出现贫血现象,被毛粗乱,部分病猪后肢无力,个别病猪濒死前不能站立,最后全身抽搐而死。发病猪群死亡率很高,有的猪场甚至高达50%~90%。部分母猪在怀孕后期(100天~110天)出现流产,产死胎、弱子和木乃伊。
剖检变化
所有病死猪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肺炎,鼻、咽喉、气管、支气管黏膜充血,剖检可见以下症状:肺肿胀、变硬,呈不能收缩的橡皮状肺,间质性肺炎症状明显,肺部呈现斑驳状到褐色病变(大理石样);大多数都是混合感染肺炎,有化脓灶,部分猪肺出血,出血性肺炎,间质明显增宽。
淋巴结广泛肿大,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和肺门淋巴结。
有的病死猪肝脏肿胀,颜色变淡,有的肝则呈黄土色、质脆,个别猪肾、膀胱、喉头、心冠状沟脂肪及心内外膜等有出血点;部分病死猪肾肿大,颜色变深,呈褐色或土黄色,质地较脆,有瘀血现象。有的病猪脾脏肿大,质脆。
多发性浆液纤维素性胸膜炎和腹膜炎,胸腔及腹腔有纤维蛋白的渗出。个别猪肺浆膜与胸膜或心包纤维素性粘连。
防治措施
该病病因复杂,病猪一般愈后不良,防治上应坚持预防为主,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提前保健预防,加强消毒工作,对症治疗等措施,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
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防止购入隐性感染猪。
重视猪群的饲养管理工作,尽量减少各种应激因素。
①夏天应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加大猪舍通风量和用凉水喷雾等降温措施,通过对流促进蒸发和散热;猪舍门窗应全部打开,让空气对流。气温较高时用冷水冲洗猪体或加装喷雾装置,每天喷洒4次~6次;
②冬天应注意保温除氨工作,生长猪应有0.8平方米以上的生活空间,育成舍最好为1.2平方米/头,每栏猪的数量最好在10头~12头,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和保温以及降低猪舍内的氨臭可有效地控制本病和呼吸道病。
③从分娩、保育到育成均严格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避免把日龄相差太大的猪只混群饲养,尽量减少猪群转栏和混群的次数,做到同一栋猪舍的猪群同时全部转出,在每批猪出栏后猪舍须经严格冲洗消毒,空置几天后再转入新的猪群。
猪舍及环境均需定期消毒,减少病原微生物的含量。
由于病毒对普通消毒剂不敏感,特别是猪圆环病毒,一般消毒剂对它不起作用,消毒时应选择新型、刺激性较小的消毒剂,如病荃灭消毒液,在发病的10天内应提高消毒药液的浓度,对疫区及疫区附近外部环境每天进行4次~6次严格消毒,母猪和大中猪中午时可带猪(连猪一起)喷雾消毒,猪场生活管理区每日消毒1次。第10天开始,可加大一倍稀释进行消毒,减少健康猪通过呼吸道感染流感等病毒的几率,以防止本病扩散蔓延,对控制疫病的传播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发病猪和疑似感染猪不要接种任何疫苗,否则死亡率会更高。猪场应结合诊断情况,对未感染猪群进行疫苗接种,选择当地猪流感分离株或当地血清型的毒株制成的猪流感疫苗进行紧急接种,间隔2天~3天后再接种猪瘟弱毒疫苗,剂量加大1倍~2倍。
药物控制措施
该病重在预防,当猪群大规模发病时,治疗效果一般不理想。应在疫病未发生之前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抗生素对猪群进行保健预防,当疫病发生时,针对细菌和支原体进行抗菌药物治疗可减少损失,应及早采取措施在饮水和饲料中同时投药,结合注射对病猪进行治疗,以减少细菌二次感染引起的死亡。目前猪场临床较敏感药物有氟苯尼考、支原净等,猪场可根据本场情况采用联合用药的办法,制定本场的预防保健用药计划。从母猪用药保健开始控制细菌性疫病的源头。
①已经发病的猪群。可在每吨饲料中添加高林250克或氟尼康250克+50%黄芪多糖300克进行治疗;由于患病猪群采食饲料减少,不能摄取足够治疗量的药物,应同时在饮水中加药。按每吨水用炎瘟清3瓶+维多力康100克集中饮水,远征21-金维他250克每吨水,长期添加。对已发病的猪只应隔离饲养,精心护理,并使用圆环瘟毒康配合头孢噻呋钠进行注射治疗,1天1次,连用3天~5天。如果病猪混合感染猪瘟等病毒性疾病,则治疗效果不佳。对病情特别严重和治疗效果不佳的病猪,应及时果断淘汰,防止疫病传播。
②生长育成期。在12周龄~13周龄和17周龄~18周龄使用有效药品进行预防,可在每吨饲料中添加维多力康200克+圆蓝芪效康(2袋)/圆环毒霸(2袋),也可在饮水中添加可溶性抗生素,采用脉冲给药的方式,连用1周,停药1周后,再用药1周。
③哺乳母猪。
可在母猪分娩前后各1周的母猪料中添加抗菌素,每吨饲料中添加氟尼康+50%黄芪多糖进行预防;或用泰妙龙+高林添加,减少母猪排出病菌污染分娩舍,切断疾病从母猪到子猪的水平传播。
④断奶子猪。
在子猪断奶前1周至断奶后4周的子猪料中添加抗菌素,在每吨饲料中添加百佳美1000克+病毒霸(2袋)或圆蓝芪效康(2袋)进行预防,切断子猪与子猪间疾病的水平传播。
⑤除氨臭。
在全群饲料中添加远征益生素Ⅰ号,每吨饲料添加1000克,长期添加。可有效降低猪舍内的氨臭并且降低肠道疾病的发生。
⑥定期驱虫。
蛔虫、鞭虫等体内寄生虫损害机体免疫系统,使猪群抵抗力下降,蛔虫幼虫经肺移行和肺丝虫都会加重呼吸道病的病症,所以配合药物驱虫对控制本病发展有一定意义,应在断奶子猪转入保育舍2周后,选择对体内外寄生虫效果明显的驱虫剂进行驱虫,如伊力达一次用药,驱除体内外寄生虫药效可维持6个月。
责任编辑: